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人物

程潜

[公元1882年-1968年,岳麓书院]

程潜为[公元1882年-1968年,岳麓书院]

  
程潜
  程潜
  (1882-1968)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湖南省省长。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字颂云,1882年3月31日出生于醴陵县官庄乡长连冲一户耕读之家。16岁考取秀才。1899年入长沙城南书院,次年考取岳麓书院正课生。因愤于国事日弱,内忧外患,萌发救国救民思想,于1903年弃文习武,考入湖南武备学堂。1师4年8月保送赴日,先后就读日本振武学校、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第六期。在民族危机日重情形下,追随孙中山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于1905年8月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12月受同盟会东京本部委派回国,任同盟会长江上游联络员并赴四川训练新军。1910年冬任四川陆军第十七镇正参谋官。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即奔赴武昌,参加了汉阳战役,任汉阳龟山炮兵阵地指挥。1913年任湖南都督府参谋部长、湖南军事厅长,负责训练军队,积极筹划讨伐袁世凯。二次革命失败后,被北京政府被职通缉,亡命日本,继续从事反袁斗争。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他奉孙中山之命归国,担任0军湖南招抚使,率军一营回湘召集旧部,策动湖南反袁起义。1916年3月攻克靖县后,逐走袁世凯在湘鹰犬汤芗铭,率部进驻长沙。因讨袁驱汤有功,一时颇负盛名,被授予中将军衔。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0军政府,他任0军湘南总司令,率部与北洋军阀激战于衡阳、岳阳等地。从1920年起,相继任广东大元帅府陆军次长、非常大-陆军总长、广东大本营军政部长兼陆军讲武学校校长,成为孙中山的一名得力助手。在此期间,曾任讨逆军总司令、攻鄂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三纵队队长,参与指挥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与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斗,为统一两广、巩固广东革0据地立下重要战功。1926年初,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继续执行孙中山确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担任该军-表的共产党人林伯渠通力合作,于7月率部北伐,转战湖南、湖北、江西,攻下九江、南昌。1927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江右军总指挥,率部进攻安徽、江苏,3月首克南京。同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七人主席团成员,并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第二方面军总司令,指挥4个军沿津浦路继续北伐。
  他在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时保护了一批共产党员。1927年10月,任由湘桂联军组成的西征军第四路军总指挥,参与讨伐唐生智的西征行动。11月占领汉口后,兼任湘鄂临时政务委员会主席,主持湖北政务。1928年1月率部进军湖南,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同年5月,因蒋介石、李宗仁之间的矛盾加深,被软禁武汉数月,军政实权皆被剥夺,恢复自由后长期寓居上海,借写诗消磨岁月。1935年12月,出任国民政府参谋总长,重新成为国民党军界要人。
  1936年两广事变发生后,他为蒋、桂和解亲往广西调停,化解了一场内战危机,达成协议,推动团结抗日。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拥护国共第二次合作,投身抗日救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先后担任第一战区司令兼河南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天水行营主任、副总参谋长兼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席、代理参谋总长等职,被授予一级上将军衔。在中原地区,率部英勇抗击日军。在河南漳河作战时,预立遗嘱,指挥部队坚守阵地,扭转了战局。在西安任内,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任林伯渠来往密切,掩护和帮助过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他在山城热情迎接,并专程前往桂园拜访,与毛泽东畅谈甚欢。毛泽东对他寄予期望,敦促他站在人民立场上。
  1946年5月出任国民政府武汉行辕主任,听命于国民党政府,卷入-旋涡,率部在大别山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铸成遗恨。1948年竞选副总统失败后,于7月就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目睹国民党军政腐败,人民反战,要求民主和平,遂萌发弃暗投明之意,在湖南采取了一些安定民心的开明政策。在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蒋介石政权灭亡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坚定了起义的决心,并于1949年6月书写备忘录,由中共湖南省工委转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报告湖南和平起义的意图和部署。8月4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逼近长沙时,他和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领衔发出起义通电。湖南宣告和平解放。使湖南人民免遭战祸之苦,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全面崩溃。毛泽东、朱德向他和陈明仁将军发出贺电,称赞他们“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
  湖南和平解放后,他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优待。1949年8月下旬,奉召赴京,参加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亲自到车站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军政委员会主席、湖南省省长,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中苏友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对人民事业表现出很高的热忱和负责精神,不顾年事已高,身兼多职,积极参政议政,勤勤恳恳,鞠躬尽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68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他由一名老同盟会员到国民党军政要人再到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最终找到了光荣的归宿。1982年在他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对他的业绩、风范给予了充分的评价,称赞他“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卓越领导人”,“对于巩固、发展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是"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著名爱国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也指出:"程潜同志一生不断前进,从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投身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他走过曲折迂回的道路,终于找到了光荣的归宿,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一生是“爱国的、革命的一生”。
  他爱好文学,尤其擅书工诗,在国民党军中有陆军才子之称。著有《养复园诗集》。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程潜诗集》,精选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作70余首。由叶剑英题写书名,赵朴初在“题记”中赞曰:“深郁而永扬,无异阮嗣宗。风华而天秀,实与大谢同。赵叟非谀者,评语出至公。良由所立大,风操劲且崇。典雅而敦厚,进退为世隆。英华掞积久,豁尔能贯通。谁知三军帅,诗亦一代雄!”
  
同年(公元188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