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西安人物

赵光达

[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光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光达
  赵光达(1939.10 —)
   陕西省西安市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63年毕业。1987年晋升教授,199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曾到中南海为国务院机关部分领导干部介绍世界物理学界关注的最新课题和我国在物理学领域的进展。1999-2001年担任“现代物理若干重大前沿课题研究”协作项目负责人,2000-2002年担任“重味物理的研究”项目负责人。现任物理学院理论物理所所长。
   赵光达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目前着重于研究重味物理和量子色动力学。赵光达教授在粒子物理学的强子物理和量子色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首次从QCD轴矢流反常的基本关系出发,研究了h,h¢与赝标重夸克偶素之间的混合及现象学,解释了J/Y的辐射衰变实验,对Ψ(2S)的预言与之后的实验一致;同研究生一道研究NRQCD和重夸克偶素物理,首次给出强衰变中色八重态对QCD辐射修正的贡献,证明了红外发散的抵消,并得到了符合实验的P波粲偶素强衰变宽度;指出色八重态可将D波粲偶素在许多过程中的产生率提高一两个数量级,是对NRQCD产生机制的关键性检验;预言了正负电子对撞中J/Y的产生截面以色八重态的贡献为主,得到了美国和日本两个B介子工厂最新实验结果的支持;与合作者预言了奇异数等于-2,-3的重子谱,并被之后发现的W*(2250)等重子所验证;同合作者的研究论文多次在国际会议上被引用,其中有关夸克模型和重子谱、重子磁矩、胶子球及B介子衰变的4篇论文,被国际粒子物理界权威评述机构“粒子数据组”所连续引用。
   赵光达教授1985年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荣获首届周培源物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