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人物

朱邦芬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邦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邦芬
  朱邦芬,凝聚态物理学家 1948年1月5日生于上海,籍贯江苏宜兴。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1年获清华大学固体物理学硕士学位,1981-2000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0年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高等研究中心教授,2003-2010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2008-2010年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2012年为英国物理学会Fellow。曾任教育部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第八届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委员,美国UIUC等8所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主编,9个学术刊物编委或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常委,以及多个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国家实验室理事。
  朱邦芬是一位凝聚态物理学家,他主要研究低维量子系统、拓扑系统及含时系统中的电子结构、声子模式和电声子相互作用,特别是这些物质结构的光学性质和输运特性。他与黄昆先生一起确立了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式的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命名为“黄朱模型”,引起国际上普遍重视,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在多本国外专著及研究生教材中有整节介绍。朱邦芬建立了量子阱激子旋量态波理论,给出了量子阱中正确的激子光跃迁选择定则。他还和黄昆等一起建立了一个系统的量子阱中拉曼散射的微观理论,解决了宏观对称性分析不能解释的疑难问题。他还与学生一起预言和解释了许多令人困惑的实验现象,在半导体超快光学过程、自旋电子学、拓扑绝缘体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工作。
  朱邦芬发表研究论文约100篇,著作3本,编书6本,论文被他人引用2800余次。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他关心国内教育,17年来一直坚持给本科生授课,担任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专家组物理学科召集人,并任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 相关院校:
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