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上海>

张永莲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永莲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永莲
  张永莲(1935.2~)(女),出生于上海。分子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加入九三学社。
  张永莲1935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9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当时的上海生理生化所进行科研工作。由于正值“反右”后期,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各所的54名大学毕业生都先到上海西郊农村人民公社劳动锻炼9个月。回所后,她被分配在新成立的放射生物
  学实验室参加国防科研,为反对当时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作科研上的准备。这是一项光荣的绝密任务,全室同志在室主任张友端教授的领导下,隐姓埋名,奋斗20年,做出了很大成绩。
  20世纪70年代末,她所在的集体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的重大科技成果奖。1978年底,她们集体转入性激素作用原理的研究。该课题不仅在计划生育、防治肿瘤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中至关重要,而且其作用原理本身就是研究激素这一小分子信号如何调控真核基因表达这一复杂生命现象的根本问题。当时国内开展此项研究的并不多,为填补国内空白,赶超世界水平,1983年,她毅然告别年幼的女儿,到英国帝国肿瘤研究基金会(I.C.R.F)分子内分泌实验室进修。在那里,张永莲系统掌握了基因调控研究的先进理论与技术。1985年回国后,从建立实验室开始至今,她克服了许多困难,处处以科学为重,埋头苦干,系统地探讨了受雄激素诱导的大鼠前列腺PSBP基因的转录特性。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用传统手段研究往往有一定困难,如英国I.C.R.F实验室不得不在1987年开始放弃这一课题的研究。张永莲在总结了英国人失败的原因后,致力于建立几个新的研究手段,取得了成功,打开了这一研究的新局面。经过她8年多的艰苦创业,课题组从十个原来的两人研究小组发展到10人研究小组,该课题组1990年被吸收入国家重点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张永莲的“雄激素对大鼠PSBP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于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张永莲曾这样写道:“在80年代出国时,由于接触了世界才意识到自己是那样地深爱我的祖国,那么地渴望为她的富强贡献自己力量。回国后就遵循一个思想:不甘落后,敢于竞争,不满足于赶,要勇于超越。因此,才在科研中鞭策自己走出一条多、快、好、省的新路。”为了走出这样的一条新路,张永莲付出了
  比旁人更多的努力。她身体很不好,患有心脏病、胃溃疡,但她对这些全然不顾。在英国进修期间,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干到深夜,即使回到宿舍,也要考虑第二天的实验,甚至会为一个实验半夜起来回到实验室重新工作起来。她在英国期间曾突然胃出血,急诊住院后医生要求她手术治疗,但为了不耽误课题
  研究,她坚持用药物治疗,略有好转就马上出院,一头扎到研究中去。
  “努力”是张永莲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她说努力也是她的个性,这种个性一半来源于家庭的遗传,另—半则源于她所受的教育。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对年轻人的教育一直影响着她的生活,她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不懈努力。2002年3月,张永莲在所里“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妇女成才”的座谈会上说道:
  “在我的心中一直有梦想。”上中学的时候,她梦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投篮手,经过努力,身高不足1.6米的她成为篮球队主力,她很自豪地说她曾经是名运动员。读大学,她是优等生,是要证明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并不比男性弱。毕业时填写志愿,她在三个选项里写下的是同样的字:科研,科研,科研。她在那时就下
  决心进行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搞科研,她不喜欢重复,希望做别人做不到的事,选择富有挑战性、难度高的的课题;迫使自己用创新的思路和手段去解决,一旦成功就是大成果,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经过数年努力,她做到了。进入男性生育调控这片研究的“处女地”时,她已经60岁了,这种年龄,在不少人眼里是
  创新能力已衰,坐等退休了,但张永莲不服老,“就算是搏一搏吧,我还有50%成功的希望!”
  众所周知,人类生殖健康是全球性战略研究项目,多年来,生殖生物学主要侧重于雌性生殖的研究,对雄性生殖领域则涉足不多。加强雄性生殖研究,大力发展男性避孕措施,已经成为当今生殖生物学面临的第二项革命。为此,张永莲研究组瞄准雄性生殖健康研究的国际前沿,以与精子成熟相关的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作为大的研究课题,发现了生殖系统中的第一个具有抗菌功能的特异基因,迈上了找寻调控精子成熟的“基因钥匙”的征途。
  目前,张永莲实验室对附睾精子成熟相关的特异基因研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在猴与大鼠中取得了13个新基因的全长cDNA(猴的工作与美国北卡大学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附睾头部上皮细胞特异表达的一个大鼠新基因Binb,它受雄激素调控,在性成熟期高度表达;所编码的肽具有天然抗菌作用,并可能与生育有关,这是一项跻身于世界前沿的创新性基础研究,对生殖生物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并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在获悉2001年3月2日的美国《科学》杂志以整整3页发表其论文时,她和弟子们激动得相拥而泣。研究所为此特意召开新闻发布会,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也出席了会议,对张永莲所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张永莲总结过去时说,她认为成功的所在除了选择好富有挑战性、难度高、和国计民生有关的研究课题以外,首先要认清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在前进道路上要放弃个人得失,顶得住各种干扰和压力,埋头实干。前几年,在课题组还没有取得成果的时候,她顶着年度考评、经费不足的压
  力,默默坚持自己的梦想:经费最拮据时,向其他课题组借债度日;买不起纯种大白鼠做实验,只能用普通0老鼠顶替;好几次国外实验室抛来了绣球:给经费,甚至允许她带自己的研究生过去,只是将来的成果要改姓氏,她摇摇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希望以中国科学家的身份摘取科学桂冠。”勤奋耕耘必将带来丰硕成果,目前,她的成绩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
  当选院士后,张永莲并没有止步不前;对于获得的种种荣誉,她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她依然每天骑车往返于住所和实验室之间,依然是每个周末都要到所里工作,心中依然还有梦想要实现。目前她正与国外合作,将研究目标聚焦在更接近人类的猴子身上,已在猴子体内
  寻找到了10多个调控生育的“基因钥匙”,要层层解开它们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