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连云港市> 连云人物

许赞有

许赞有为

   横、折、撇、捺、钩。这不是在写汉字,而是在编制柳编工艺品时的动作。记者在走访连云港柳编艺人许赞有时,开门见“编”,自然就把汉字的笔画幻化成一套动作。如同汉字代表着东方的神韵一样,柳编也展现着东方的睿智。
  许赞有,58岁,一个用柳条编织梦想的手艺人。他向记者介绍,柳编在连云港形成特色手艺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民国初期,距今百年有余,它是连云港活着的历史文化之根。
  许赞有回顾了他的编织之路:传统柳编工艺制品是在“地窖子”里进行,这个地窖一般两米多深,口小肚大,可容纳两个人。在这里进行柳编作业的最大妙处是,扳柳枝时保温又保潮,不易折断柳枝。柳编工艺从地窖“出土”见光后柳条会显露极大的张力,柳条舒展“筋骨”,丝丝入扣,纹理也显得更加缜密。所以,地窖里编制的笸箩、小筐等非常受欢迎。
  在观赏风盛行之下,柳编的传统味道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塑编的工艺,这些工艺的材料可以批量生产,编制起来也比柳编更简易。
  另外,实用型的笸箩、小筐等也逐渐被一些其它工具所代替,柳条的粗犷也难以提起观赏者的胃口。
  但许赞有对柳编的热情与信心从没有减淡过。如今,他虽为一家知名工艺品企业的老总,但他仍常常奔波在乡间的小路上,目光打量着沟前院后的柳树,看看哪里的土质适合培养柳条的柔性。他收购柳条,引进优良柳树苗木,为柳编培养活的材料源,为柳编制品申请专利,还采用传统的编制工艺,在实用性中来表现柳编的独特的韵味。
  其实,许赞有是个两面手,他在追寻传统的同时,还创立了“柳、纸混编”,“柳、绳混编”和“柳、草混编”系列工艺品。
  如今,连云港的柳编工艺走出了国门,在韩国、日本等具有东方文化的市场上备受青睐。而它在民国时期就曾走出国门,历史记载,在民国四年(1915年)麦秸扇、柳笸箩在巴拿马赛会上获四等奖。柳编,这个浸润着民国风韵的工艺品,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消失,也正在因一种新的力量助推而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