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人物

王志成

[公元1905年-1974年]

王志成为[公元1905年-1974年]

  王志成(1905~1974),原名王嵩基。江苏吴江人。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校长。
  民国14年(1925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小学任教。民国17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每晚去棚户区贴标语、发传单和发展积极分子,热情地投入革命工作。不久,因入团介绍人匡亚明离开上海,王失去组织联系。
  民国18年2月,在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时,研读《国家与革命》等进步书籍,并在校内传播反帝反封建思想。民国19年回国,把南洋各地华侨与土人被压迫的情况,写成《南洋风土见闻录》一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同年9月,他在上海第一实验小学任研究主任,并加入中华儿童教育社,试行了2年美国的道尔顿制教学方法,提倡天才教育、实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民国21年9月,任工部局新闸路小学(今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教务主任。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收集宋庆龄、郭沫若、刘良模、冯玉祥等人发表的文章,编著《抗战文选》,作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民国30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入侵上海租界,王与马精武、潘星南等团结广大教师坚守教学岗位。他自编《到西南去》、《到西北去》等爱国教材,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民国33年,担任新闸路小学校长。同年11月2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日本投降前夕,王志成与几位老师被日军宪兵队逮捕,日本投降后获释。
  民国34年9月起,先后在上海新陆师范专科学校和市立女子师范学校(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前身)任教。曾组织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市校教师福利促进会、教职员工消费合作社等进步团体。上海解放前夕,中共地下组织成立全市小学接管工作组,王担任沪西、沪中2区组长,参与建立上海市教育协会,并宣传中共的城市接管政策,要求各校做好护校工作,迎接上海解放。
  上海解放后,王调到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市政教育处(后为上海市教育局)工作。1954年2月起任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代理副校长、校长。
  1959年,他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师范学校应“面向小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要求师范生具备“三才”(即能说会道有口才,能写文章有笔才,一技之长有专才),井提倡情感教育,以感染学生。他认为:“教师要上好课,应在上课前面对镜子很好表演,做得逼真,要感情丰富,以感染学生。”他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并和教师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他还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和革命传统教育。60年代初,王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我的教书生涯》回忆文章,叙述他早期的革命活动和教书经历。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