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扬州人物

武钟谦

武钟谦为

  武钟谦,朱自清的结发之妻,是扬州名医武威三的独生女,与朱自清同庚,14 岁那年就与朱自清定了婚。 当朱自清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朱家欢喜之余,同年冬天为他们完了婚。 武钟谦为自己嫁得这样一个才子夫君,心里自是喜不待言,自此一心一意的侍奉夫君,两人感情十分好。婚后第二年就生了儿子(朱迈先)。
  性情转变
  但此时,朱小坡已卸任,没有工作在家,朱家的生活开始以典当度日,家中乐融融的气氛再也不见了。武钟谦本是娘家掌上珠,生活无忧虑,爱笑的脸曾是父亲心中的太阳,爱笑的性格也是朱自清的最爱。但是,在家境渐衰,朱小坡没有工作后脾气暴躁,家人也常为一点小事而恶语相向的环境里,钟谦偶尔的一笑,便会召至无端的白眼和没来由的冷嘲热讽,这使得武钟谦越来越不敢笑,性格逐渐变得忧郁,经常掩门垂泪,独自忍受。
  日子久了,听到别人的笑声都觉得刺耳。而她从不对朱自清言。朱自清看着她性情的转变,十分心疼。但是,鞭长莫及,无济于事。数年后,朱自清以武钟谦这段生活为原型写了《笑的历史》。
  当朱自清到台州任教后,便将武钟谦和孩子接到身边,武钟谦朴素,娴静,每天送朱自清至大门口,一直到看不见背影才回屋。每有客人来到,总是笑脸相迎,殷勤招待。她很勤劳,能操持家务,烧饭、洗衣、纳鞋底、带孩子,整天忙里忙外手脚不停,把小家料理得舒舒服服。
  随夫外出
  1924年,朱自清为家计,奔波在温州十中和宁波四中间,家中只有武钟谦带着三个孩子还有0亲。当时温州风声很紧,所住四营堂地处偏僻,而朱自清为生计往春晖中学夏丏尊处。温州城内已大乱,居民一夕数惊,继而举家奔逃,十屋九空。虽说温州十中教员马公愚伸出援助之手将武钟谦五人带往山里避难。但是,一听说时局有了缓和,武钟谦又担心朱自清回来见不着人会着急,全家又赶回温州。后被同事接到学校居住。朱自清在外不能及时赶回来,想着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全靠钟谦一人,如此兵荒马乱,直觉对不起钟谦。
  悲剧落幕
  1928年底,武钟谦生下了小六儿,由于劳累,身体瘦得皮包骨头,天天发烧,开始她以为是痢疾,没有放在心上。为了不影响朱自清的工作,一直坚持劳作,瞒着朱自清不让他分心。有时明明躺着,听见朱自清的脚步声,一骨碌就从榻上坐起来,时间一长,朱自清感到奇怪,便带她到医院检查,发现肺部烂了一个大窟窿,医生劝她去西山静养,可她丢不下孩子,又舍不得花钱,身体眼看越来越不行了。1929年10月间,武钟谦带着孩子回了扬州。与朱自清分别前,武钟谦哭着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武钟谦回到扬州仅一个月于11月26日就抛下孩子和朱自清与世长辞了。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痛不欲生。
  武钟谦是一个朴素、温柔、娴静、贤惠的女子,她心中永远装着丈夫和孩子,就是没有自己,这样一个女子,年仅三十一岁就遗憾的离去了。
  武钟谦离世三年后,朱自清写了《给亡妇》这篇散文以轻声细语诉往事的笔触,尽情宣泄了朱自清对武钟谦的一份浓浓的爱,寄托了对武钟谦的无限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