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四川省> 南充市> 蓬安人物

伍非百

[公元1890年-1965年]

伍非百为[公元1890年-1965年]

  伍非百(1890—1965),本名伍程骥。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利溪乡人,幼年丧母,继母寡情,待他刻薄,家境不好。他就学于本乡私塾时,即十分勤奋,遍读了四书、五经及诸子文集。他记忆力强,思维敏捷,善于为文。年13岁即考入县学为秀才。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罢科举后,欲进学堂读书,家庭经济无力支持,族中虽有公田收入可以资助,但被有势者把持,未能给予。于是前往合川县实业学校,学习实业技艺。在合川,他增广了见闻,接触了新思想,出于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王朝腐败的不满,加入同盟会,在学校发生-后休学,从事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后,伍非百任第一届四川省议会议员,继又在川军石青阳和熊克武部参加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护国、0斗争。石、熊失败,伍亦被列入逮捕名单之内而到了上海。但由于党人四散,失去联系,又从上海返川。他见军阀连年混战,国事日非,回到今利溪乡青衣山下老家,埋头读书,专力治学,欲以文化救国作贡献。时生活窘困,仅靠在合川实业学校所学技艺育蚕种、桑苗出售以支付,无钱买书,常往返数十里去藏书之家借书抄阅。
  1928年,应南京前中央大学电邀,他到了南京,任中央大学教授。其间,还以同盟会会员资历兼任-考选委员,挂名官职,潜心著述。为探索诸子之学,常与经学专家四川廖平(廖季平)、山东栾调甫、南京张纯一等书信往来或相互过从,而且专程至苏州拜访章太炎先生。
  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西迁,伍亦率家小返川。因目睹政府官贪吏横,民生多艰,深感居留无益,于1938年底弃职返家,居南充西山。其间,除一度担任过四川大学、华西大学教授外,他集中主要精力,创办了西山书院和川北文学院。他聘请李元澄、汤炳正、蒙文通、徐振羽等为教授,他与他们相互研讨,过着读书讲学的生活。
  1949年南充解放,伍非百被委任为川北行署委员,并兼任由川北文学院和川北农工学院合并而成的川北大学(今西华师范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前身)的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3年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并先后担任过省政府委员,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委常委等职,1957年被错误处理,改聘为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1965年3月,因患脑溢血逝世。1976年以后,落实政策,平反纠正。
  伍非百素好诸于之学,尤喜墨家,但读《墨经》上下,深苦其艰深,遂发愿校释,久之有得,更泛及名家盲,欲以复古名家一派,将《墨辩》作系统整理。于1914年即开始整理《墨子经》上下,《经说》上下,历5年方成书。初名《墨子辩经解》,后改名为《墨经解故》。于1922年(民国11年)由北京中国大学晨光社出版后,颇受学术界重视。廖季平、谢无量等名家均为之作序,伍亦因此而成名。1928年至1925年,张澜创办成都大学,任校长,伍非百被聘为该校教授。。至1932年,他又先后写成了《大小取章句分》、《尹文子略注》、《公孙龙子发微》、《苟子正名解》、《齐物论新议》、《形名杂篇》,合前著《墨子辩经解》,总称《中国古名家言》。 伍非百一生,悉心研究“诸子”。他的《墨经解故》,写成之后,廖季平称:“伍君非百笃志于古,作《墨经解故》,于旧说之外,多所发明,虽宗旨不必同予,考其义例得未曾有,洵前贤畏后生矣。”梁启超也在《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的第三章中说;“伍非百著《墨经解故》,从哲学科学上树一新观察点,将全部《墨经》为有系统之组织.”评价极高。但1924年他又收回版权,重新校订,1926年石印100多部寄赠全国务大学及名家,征求意见。他的{中国古名家言》,在1932年就大致完成了。其中,除《墨经解故》外,《大小取章句》1937年在《论学》杂志上发表过。《公孙龙子发微》初稿,大半为陈柱1937年出版的《公孙龙子集解》所采录。他也因此而享有墨学专家的盛誉。之后,他数次修改,1949年才自费石印,分送全国文史名家,如郭沫若、侯外卢、朱光潜、贺麟、蒙文通、魏时珍等,更广泛地征求意见。1962年他修订好书稿正式交中华书局出版后,他的修改工作仍没有停止,1980年,中华书局将稿子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社会科学出版社同时又得到他那以后不断修改的另一个稿本。他真是“乐此不倦”“锲而不舍”(汤炳正语)。这本书“可以说中国古名家之学,主要是名辩——逻辑之学大备于此了。前人没有这样做过。今人有系统研究名家的,但如此规模宏大的校勘、注释也没有做过”。这本书“不仅以逻辑学的观点说名家,而且说法家、墨家、道家、儒家,不限于以法说法,以墨说墨,以道说庄,以儒说苟,突破了历来的陋见,故能多有创见。”(《中国古名家言》1981年版《出版说明》)著名学者沈有鼎在《序》中也讲:“这本书是对古代中国逻辑史的巨大贡献”。又说:“作者以锐敏的眼光,紧紧抓住了逻辑学和其他学问所以不同的特点,因此能不囿于俗见,对古书时有创新的见解。”
  伍非百还著有《东维子文集校注》、《铁崖古乐府校注》和诗文多篇(首),尚待出版。
  伍非百一生,敢于仗义执言。1923年,军阀何光烈欲征“佃当捐”,召集各县代表会议,他作为蓬安代表出席。在会上他支持群众及学生代表斥责何光烈说:“当此国难之际,或英雄,或奸贼,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何去何从,由你选择!”四座闻盲,皆为震惊。会议逼何取消了“佃当捐”,并立约声明,以后凡须征收捐税,均须经自治筹备会会议决议方能办理。在南京期间,一次他回南充,见老百姓生活痛苦,心情不安,曾向政府上 书直陈其事。他对贫弱一向同情。他在南京任教时,凡流离南京的南充、蓬安人,都给予接济。他的妻子常说:“他的薪水有三分之二用于“疏”(仗义疏财)和“书”(买书)。抗战胜利后,他创办的川北文学院,专为清贫学生设立了讲学金。院中多进步师生,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今天社”、“活火”等组织十分活跃。他配合他们对渗入校内的恶霸、政棍进行了驱逐和清洗。他还常说;“我们决不能允许恶霸与市侩来左右我们的学校。”当时,该学院多被视为进步学校。
相关院校:

四川大学

同年(公元189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