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西省> 晋中市> 平遥人物

王炳先

王炳先为

   王炳先,1934年生,东郭村人。出身贫寒,12岁时就到太原当劳工。1950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7年9月,因伤残转业到长治钢厂工作。1961年返乡。之后,连续担任生产队队长、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职。1977年,调岳壁公社农机站任站长。1980年春,村里17名党员联名要其回大队任党支部书记。上任后,首先将过去大队经营不善的土地、果园、机械厂、木业社、粉坊等都承包给了家庭或个人,为全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先。在承包中,村里有一片条件较差的果园张榜后20多天无人投标,炳先借上亲友的钱,在大队原定承包上交额1.4 万元的基础上,又主动增加了2000元,揭榜承包。经过尽心管理,到1983年,王炳先一家三年纯收人6.8 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到500元,比1979年增长了3倍。王拿出资金1.3 万元,为村里建学校、筑渠道、赡养五保老人、扶助烈军属等。同年,被中共晋中地委、行署命名“优秀共产党员”,被省军区命名为“模范民兵连指导员”,并为其荣记一等功。1984年,王主动让出自己承包的果园,并把党支部书记职位也让贤给年轻党员,然后组织起村里的泥木匠,高薪聘请了5名工程技术人员和7名工段长,带领200多名家庭困难的年轻人,组建起建筑工程队,到太原、榆次等地承揽工程。同年,中共晋中地委、行署命名其“优秀企业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为其颁赠“先进-”奖章。到1987年,共计完成400多万元的建筑工程。王炳先致富后,保持了勤俭朴实、艰苦奋斗的本色。当他了解到本县一些贫困山区群众温饱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时,决心放弃建筑业,到山区开发荒山,扶贫致富。把开发扶贫点定在了最贫穷的小山庄--南依涧乡圪塔村,并将户口一同迁往。此后,投资50多万元,为村里开大路、通电源、修高灌、筑水池、安广播,绿化荒山1080亩,栽植果树8000余株。《山西日报》为此发表了《炳先敢为天下先》的长篇通讯。当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00元。王炳先被《山西日报》选定为十大新闻人物之一。次年5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劳动模范”称号。9月,荣获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称号。10月1日,与国家领导人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国庆观礼。之后几年,一直扎根深山,带领圪塔村群众治穷致富,共奔小康。到1996年,圪塔村村民人均收入已突破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