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杭州人物

钱潮

[公元1896年-1994年]

钱潮为[公元1896年-1994年]

  钱潮(1896~1994),字君胥。浙江杭州人。民国11年(1922年)6月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回国后在浙江医药专科学校任教,先后任浙江广济医院、杭州地方医院、杭州第十二辅助医院内儿科主任、院长,兼热带病研究所、地方病研究会委员。民国26年,获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迁沪行医。上海解放后,历任上海康定、西康联合诊所所长,苏北医学院教授,上海血吸虫病防治所顾问。1959年后先后任新成、静安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兼儿科主任、顾问。他是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医学组组员、中国医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并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秘书长,新成、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
  30年代,钱对绍兴、萧山一带流行的姜片虫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病不仅引起肠道症状,更严重的是会导致小儿患者身体发育受阻而成侏儒症。他撰写《姜片虫病对宿主引起身体发育障碍》这篇获博士学位的论文。1958年冬,上海麻疹大流行时,他领导的新成区临时麻疹病院收治患有严重并发症的麻疹病儿千余例,病死率全市最低,受到医界同行的称赞和领导的表扬。
  1959年起,他对严重危害儿童生命的传染病“中毒型菌痢”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进行研究,首次探明中毒型菌痢中毒症状的根源在于植物神经活动失衡,其本质是全身血管痉挛。并首创用大剂量阿托品综合治疗方法挽救大批生命垂危的中毒型菌痢患儿。1961年,他在国际上首先发表《以阿托品为重点的综合施治对中毒型菌痢的疗效》一文。1965年,由他主持完成的《中毒型菌痢阿托品疗法》通过国家鉴定,技术水平属于国际首创。1977年,中国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学会成立时一致选他为会长,被认为是这个领域的创始人。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他和祝寿河、杨国栋一起主编的《微循环障碍和莨菪类药》一书出版。由于他的发现,阿托品这种莨菪类药品,不仅是抢救中毒型菌痢患儿的有效药物,而且还可推广用于其他因血管痉挛引起休克的严重疾病。
  他在日本帝国大学学习时,成绩全班第一,校长宣布成绩时说:“对中国人得第一名表示遗憾。”他听了深感愤慨,认为是对中国人的侮辱。当时,帝大内科权威教授要他转入日本国籍留校工作被他拒绝。汪伪政府成立时,日本侵略者多次派人请他任伪浙江省省长,遭他拒绝。解放战争后期,亲戚劝他去台湾,并先去台为他租了房子。但他相信留日时同窗好友郭沫若向他介绍共产党对科学事业和知识分子的政策,毅然留在上海行医直到上海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已年过半百,心情万分激动,吟诗云:“何幸晚年获解放,不辞老朽报明时。”1951年,上海召开医务工作者代表大会,他带头放弃私人开业,并到当时缺医少药的工厂区开设联合诊所,为烈军属免费治病。抗美援朝时,他领导的医务组织为支前捐献药品最多,并积极认购公债。“文革”中,他遭到冲击,但没有动摇跟共产党走的信念,把毕生精力献给医学科学事业。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