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人物

沈元

[公元1916年-2004年,空气动力学家]

沈元为[公元1916年-2004年,空气动力学家]

  沈元院士,1916年3月28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35年被保送到燕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36年又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工程专业,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随清华南迁到昆明,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并留校任教。1943年赴英国留学,1945年获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先后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院长。1952年10月,参加北京航空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组建工作并任副院长。1980年10月,任院长兼党委副书记,1982年11月起任名誉院(校)长至今。
  沈元院士,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任数学物理学部常委,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并兼任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顾问、国家教委高等工科力学课程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原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特邀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泰国亚洲理工学院董事会成员、《航空知识》杂志首任主编。现为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员、中国航空学会名誉理事、顾问。
  沈元院士因其学术上的深厚造诣和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突出贡献,1990年12月被国家教委授予“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1991年被授予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被授予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3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1993年世界杰出知识分子”荣誉称号及金质证章。
  沈元院士治学严谨,勇攀科学高峰。在英国留学期间从理论和计算结果上证实了高亚声速流动下圆柱体表面附近出现极限线的可能性及其出现条件,并说明了在高亚声速流动下圆柱体附近局部流速可能超过声速而不出现激波。这项研究成果,对当时了解跨声速飞行中的气动问题,具有开创意义,受到国际空气动力学界的重视。
  沈元院士既是科学家,又是教育家。早年,他回乡期间曾在福州英华中学任教,其间教过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陈景润,他是陈景润开始对“哥德巴赫猜想”产生浓厚兴趣的启蒙老师。近60年来,他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他从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实际及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北航建校初期,从确定筹建方案到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从组织大批青年教师向苏联专家学习到建立教学组织和制度,他都倾注了大量精力,使学校教学工作很快走上正轨。1956年,他参与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预见到宇航事业和火箭、 工业需要人才的紧迫性,和学校其他领导一起,采取果断措施,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创建了火箭、 等方面的一整套新专业,这些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如今已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栋梁之才。1958年,他率领全校师生在北航自行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中型超声速风洞,在教学和科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轻型旅客机、探空火箭、无人驾驶飞机等型号的研制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1975年,他亲自主持从国外引进了第三代中型电子计算机,充实了我校计算机专业的硬件设备,为北航新学科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全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他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精选苗子、宁缺毋滥、打好基础、严格要求,能力培养和科研任务结合”的方针。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余,他还亲自指导培养了4届研究生。1980年,他担任院长职务,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既要把学校办成教育中心,又要办成科研中心。1982年,他积极鼓励组织北航的可靠性研究,对推动可靠性工程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担任名誉校长后,他仍十分关心北航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沈元院士一生追求真理,为人正直,襟怀坦白,廉洁奉公,平易近人,自觉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生前曾多次表示要响应学校号召,后事从简。
  沈元院士的一生是为我国航空航天科技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国航空航天科技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3万多名北航师生和9万多名北航校友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师长,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5月30日21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相关院校:

清华大学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钦俊德 (1916~2008)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湖州安吉
史绍熙 (1916~2000)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无锡宜兴
钱令希 (1916~2009)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无锡
谈镐生 (1916~2005)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常州武进
钱保功 (1916~1992)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无锡江阴
+ 更多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4年)去世的名人:
庞雄飞 (1930~2004)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佛山市
吕保维 (1916~2004)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常州
陆宝麟 (1916~2004)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苏州常熟
贾福海 (1914~2004)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
徐冠仁 (1914~2004)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南通崇川区
于天仁 (1920~2004)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
+ 更多公元200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