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无锡人物

钱钟韩

[公元1911年-200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钟韩为[公元1911年-200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钟韩
  钱钟韩(1911年6月2日—2002年2月8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热工自动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钱钟韩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和伯父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很深的造诣。钱钟韩从5岁开始读了4年私塾,熟读中国古典文学和诸子百家,1920年进入公立学校,读小学五年级。初中是在一所教会学校读的。1929年7月,毕业于无锡市辅仁中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33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同年,考取江苏省第一届公费留学,1934年1月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读研究生。1937年1—6月在瑞典ASEA电气公司实习。
  在读研究生期间,他受到了独立探索科学和开放式学术讨论的训练,在热电测量的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提出了“热流阻抗”和“串联并联的热流线路”的概念,从而引出了一系列新的、切实可行的计算公式。
  1937年回国后,钱钟韩历任浙江大学、昆明西南联大、中央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南京工学院副院长、院长,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自动控制学科博士生导师,1988年起任东南大学名誉校长。
  钱钟韩长期从事热物理学和热工仪表自动化的教学和研究。在电厂热工过程动态学方面,进行了系统化和工程化的工作。他为窑炉、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等热工设备建立了数学模型和电气模型,并提出独创性的分析计算方法和仿真方法,解决了当时国产模拟计算机容量太小的难题。他指出:动力设备的联结方式实际上是双向作用的,因此可以用等效的无源电路来模拟它们的动态行为,比之通常所采用的、单向作用的传递函数分析方法更为方便合理。在国际上出现大型计算机之前,这是分析复杂热工系统的唯一可行方法。即使到今天,从直观性、实时性、整体性和形象化的角度来看,仍非一般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所能企及。这亦为利用电气模拟线路对复杂非线性系统进行快速仿真计算,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他利用他提出的电模型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工程技术界的一些重大有争议的问题。他提出“热流阻抗分析法”,以解决高温旋转窑中间歇性热交换的难题。他还利用汽轮发电机组的电模型,阐明了电网功频调节系统发生振荡的条件和对象。关于强制循环超高压锅炉的压力稳定性问题,他评析了国内外专业文献(1975—1979),指出由于炉膛吸热和汽流阻力的综合影响,这类锅炉不会出现压力不稳定现象,从而否定了国内外专家的一些悲观结论。这种见解已为后来工程实践所证明。
  钱钟韩是我国电厂热工自动化方面的专家。他一直积极参加电力部门所举办的电厂热工自动化试点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电厂自动化正由各项热工设备的孤立控制转向整个热力系统的综合控制;而综合控制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必须事先在大型计算机上经过仿真考验。当时国际上所流行的有关热工设备运行特性的公式(传递函数)既脱离工程实际,又形式复杂,难于上机。而我国工业部门当时所掌握的计算机只有容量较小的模拟式计算装置,难以胜任大型热力系统的仿真工作。钱钟韩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一套系统的低阶近似模拟方法。他指出:各种形式的理论和经验公式都可以统一展开为级数表达式,再整理成为二阶或三阶有理分式。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把数学模型的阶次和计算机仿真所需容量降低到一半以下,从而为在国内物质困难条件下完成仿真任务找到了出路。后来他又总结了模型降阶的机理,提出“中、低频段分别处理”和“有限信息资源合理分配”的原则,并由此提出了几种新的模型降阶计算方法;它们的计算结果比当时(1976—1979)国际文献中所提出的降阶算法优越得多。
  钱钟韩先后对华东电管局望亭发电厂计算机监控试点、北京电管局军粮城电厂自动化试点和西北电管局秦岭发电厂30万千瓦单元机组的仿真工程进行了系统的技术指导。
  为了推广新型热工检测和控制仪表的应用,他曾几次主持过电厂技术人员培训班。他深入了解各种仪表的机电设计、运行功能和故障检修技术。
  他还对高压蒸汽的热力学性质和状态方程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近似公式。他纠正了技术文献中没用的蒸汽流量计算公式,从而显著地提高了计量精度,并为高压蒸汽流量的在线测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钱钟韩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张与实践。他认为,为了使中国立足于世界第一流科学大国之列,必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独立自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分子队伍。高等学校负有使每个大学生“智识化”的重要任务。要使青年一代热爱科学、自强不息、开拓前进,才能克服导致“人才断层”的深层原因。
  为了适应飞跃发展的科技进步,培养出新时期所需要的开拓性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秩序和师生关系。在课堂讲课中,要着重方-上的示范,并宣传本门学科的发展前景,吸引学生自己去探求。在答疑和辅导中要提倡师生各抒己见、平等对话的风气。
  在教学过程中,他认为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性,把自学精神贯穿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去,这可能是保证学生能超过老师并不断前进的方法。另外,更要加强对自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离校后能够继续成长,跟上时代的步伐。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检索技术,不要让很多的无用信息充塞脑袋,以致阻碍思维活动,丧失驾驭知识的能力。
  对本门专业,除了正面介绍其基本理论和现代技术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其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和制约的因素,以求对下一步的变革有所预见、有所准备。
  要使学生有一点方-方面的基本知识(唯物主义世界观、形式逻辑、辩证法、系统论、控制论、建模方法、仿真技术、实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优选法、概率论等等),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灵活应变,总结经验,改进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还致力于科学方-的研究和指导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研究生,曾发表过《系统与模型》、《量子力学所引起的哲学问题》、《论实验教学方法》。
  钱钟韩于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江苏省政协第三、四届常委和五、六届主席,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自动控制学科评议组组长。
  钱钟韩于1985年获美国南加州中华科学家工程师学会颁发的特别奖。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