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人物

何嗣焜

[清][公元1844年-1901年]

何嗣焜为[清][公元1844年-1901年]

   何嗣焜(1844~1901),字眉生,又字梅生、定葊。武进人。清末南洋公学开创者。早年在张树声幕中任文案,历任保知县、盐运使、知府衔。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皇父李昰应不满其子李熙独立主政,与东学党勾结,企图推翻李熙皇位,并捣毁日本驻汉城领事馆。早有侵吞朝鲜野心的日本乘机向朝鲜发兵。消息传到中国,清廷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树声处理此事。何嗣焜力主向朝鲜派兵先发制人,建议立即被清廷采纳,令他密函登州的陆军提督吴长庆,暗潜天津共商东征计划。随后,何、吴率六营开赴朝鲜,派丁汝昌率舰护送,很快平定朝鲜皇宫的内乱。以后吴长庆留朝镇守,他回国。光绪十年张树声去世,他辞官回乡,从此不问政事。何嗣焜提倡“国家积弱,救国之道在于教育”的主张。光绪二十二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时,被聘任该校第一任总理,主持开学工作。招生后开设师范院、外院、中院、译书院和东(日)文学堂。在教学上,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当时盛宣怀聘请的美国传教士、西方总教习福开森全盘西化,照搬欧美的教育制度,高级班所设课程(除中文外)均用外语教授,引起华文教员的严重不满。为此,他拟订颁布《扣奖加 中文佳者之谕》。强调“视中课、算学、英文三项积分而定,一项不及格者皆不奖”,改变过去只奖西学优秀者。他认为教育应贯彻“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原则。他在南洋公学亲手制订《南洋公学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每周中西课的教学时间比例为各得三日。”为使他的教学主张切实贯彻,他聘当时上海教育界中学问精深、治学有方的张涣纶为中文总教习,管理公学的中文教学和主持师范院文课,实行层层负责,详尽地列出教习的职责。在他主持公学的6年中,学生不但学好外国语,而且汉语水平都较高。招收的师范生、外院生、东文学堂学生近300名,并输送10余名拔尖学生出国留学。邵力子、黄炎培、蔡锷等当时均为该校早期的学生。他为南洋公学的初办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盛宣怀称赞他“数年以来,公学之规模考查,钩稽权衡,靡不中于事理。而公学之营造法式、教育章程,尤为该员心力之所专”。光绪二十七年,他在撰拟奏章时卒于桌上,后学校专为他立碑纪念,谓“南洋公学之得有今日,实先生之精力所为”。两江总督刘坤一和盛宣怀曾-朝廷国史馆为他立传。著有《中西政治纲要》、《悔斋文稿》等。
同年(公元184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0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