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商丘市> 睢阳人物

韩政

[明][?-1378年,明朝开国功臣]

韩政为[明][?-1378年,明朝开国功臣]

  韩政(?—1378年),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明朝开国将领。
  韩政早年曾为元朝义兵元帅,后率部归附明太祖。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率军攻克濠州。此后参与平定张士诚、北伐元朝的战争。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封东平侯。洪武五年(1372年)随李文忠北伐北元。
  洪武十一年(1378年)二月,韩政去世,追封郓国公。
  率部归朱
  韩政早年曾聚兵保乡里,担任元帅,后率部归附朱元璋,数随征伐,屡立战功,被授为江淮行省平章政事。
  从征天下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韩政率军征讨李济。当时,李济据守濠州(今安徽凤阳),名义上是张士诚部属,实则采取观望态度。朱元璋曾命李善长写信招降,未得答复,便命韩政率指挥顾时攻打濠州。韩政利用云梯、炮石四面围攻,最终逼降李济,将其送往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后来,韩政又随徐达攻打安丰(今安徽寿县),扼守四门,并利用地道攻入城中,逼得元将忻都、竹贞、左君弼弃城而逃。他率军追击四十余里,生擒忻都而回。不久,竹贞又率军来援,与韩政战于南门外,再次大败而逃。
  吴元年(1367年),韩政随徐达平定张士诚。同年末,韩政又随徐达北伐,逼降梁城守将卢斌,并分兵扼守黄河,断绝山东的援军,使得大军顺利攻取益都(今山东青州)、济宁、济南。他又随破东平,战绩突出,被改授为山东行省平章政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韩政与徐达会师临清,奉命守卫东昌。 同年八月,徐达攻破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又命韩政分兵守卫广平、顺德(今河北邢台)、滕州等地。韩政讨平赵元吉叛乱,平定武安县天囹寨。
  建功封侯
  洪武二年(1369年),韩政平定广平诸山寨,招降白土三十六寨,又移镇彰德(今河南安阳),攻破蚁尖寨。 不久,韩政奉调征讨陕西,后回师守御河北。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大封功臣。韩政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东平侯,食实禄一千五百石,获赐铁券,子孙世袭。[12-13] 后来,韩政先后镇守山东、河北。他招抚流民,使得百姓恢复旧业。
  洪武五年(1372年),韩政随左副将军李文忠征伐北元,直捣应昌,兵至胪朐河。李文忠继续深入,命韩政留守胪朐河保护辎重。大军班师后,明太祖命韩政巡视河南、陕西,后又让他随信国公汤和到临清练兵。
  晚年善终
  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封韩政的儿子韩英为散骑舍人。
  洪武十一年(1378年)二月,韩政病逝。明太祖亲临丧礼,追封他为郓国公。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爆发,韩政之子韩勋受牵连被杀,世袭的东平侯爵位被废除。
  轶事典故
  明太祖大封功臣时,认为有七个人在天下形势未明时没有采取观望态度而主动归附,因此将七人都封为侯爵。这七个人是韩政、曹良臣、杨璟、陆聚、梅思祖、黄彬、胡美。 经历历史事件:

明太祖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 (公元1372年)
同年(公元1378年)去世的名人:
陈德 (?~1378) 明朝开国功臣,明初淮西二十四将 安徽省滁州凤阳
王翰 (1333~1378) 安徽省合肥
文应麟 (1307~1378) 宝安文氏始祖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杨基 (1326~1378) 明初吴中四杰,明初十才子 四川省乐山市
元昭宗爱猷识理答腊 (?~1378) 北元第二位皇帝 内蒙古自治区
邓愈 (1338~1378) 明朝开国六王,名将 安徽省宿州泗县
+ 更多公元137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