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天门人物

胡聘之

[清][公元1840年-1912年,中国近代工业之父]

胡聘之为[清][公元1840年-1912年,中国近代工业之父]

  胡聘之(1840—1912),字蕲生,萃臣,号景伊。湖北天门竟陵人。
  胡聘之出身于官宦世家。《胡氏宗谱》以南北朝时期在刘宋皇朝内任相国、后定居江西南昌奉新华林的胡藩为第一世,明清时期其后代迁居天门。清末至民国初年,天门胡姓繁衍出很多支系,大约有男丁8000余人,有记载的大多为第40世至50余世。第40世的迁祖之一胡子谟,明代曾在江西任过刑部主事。第50世胡振,曾被封为光禄大夫,其次子胡宝烈为嘉庆癸亥年(1803年)贡生,后诰封光禄大夫。宝烈次子德士熏为道光辛巳年(1821年)恩科举人,先后任清苑、蕲水(现稀水)训导,柏乡、井陉等县知县,河北省蔚州、景州等地知州,后任直隶补用知府,钦加三品衔。他先后配苏氏、罗氏、陈氏为妻,共传8子,其中两个幼子早亡,幸存6子中有凝之、聘之、习之、逊之、辅之、述之。长子凝之任过直隶束鹿县知县,四子逊之历任江西彭泽、南城、万安等县知县,五子辅之是光绪癸巳年(1893年)举人,后任过浙江同知。二子胡聘之是其父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在蕲水(现稀水)任训导时所生,取号为蕲生,由于他从小聪明好学,喜读圣儒之书,又取派名为崇儒。他随其父在学风浓厚的环境里生活,从小树立宏图大志,刻苦攻读,于同治四年(1865年)中举,同治七年(1868年)举进士,被选为翰林院编修,先任会试同考官、四川乡试主考官,后任内阁侍读学士、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二月出任北京顺天府知府,两年后出任山西布政使(由正三品升从二品)、浙江布政使(大约一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七月调任陕西巡抚(从二品),上任仅一个月又调任山西巡抚(升正二品),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卸职,入仕为官30余年。
  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天下,陈败,朱当了皇帝。为了镇压陈友谅老家湖广江汉地区的人民-,就有了“江西填湖广”的明末大移民。曾任朱元璋南京政府刑部主事,退休在家当员外,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胡家角墩的胡子谟老先生,带头响应号召,以七十高龄,率领公子太初,孙子玉泉、玉兰,辗转来到了江汉水乡竟陵,定居西城门外。玉泉、玉兰一秉家风,苦学成才,双双入太学,中进士,但都没有干出什么业绩。以后家道中落一百余年。只是到了明万历年间,胡早、胡永定兄弟才从纯农民发展到了半耕半读,吟诗行医,小有名气。然而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的后代胡承诏中进士,累官当上了南太仆寺卿(相当省长),承诺也是州官,为一代名儒。而后,进士、举人连续不断。但到了清代上半期,胡家又衰落了;不过,读书之风仍盛。道光年间,胡家出了一名举人:胡德增。胡德增,字松门,中举后,长期担任蕲水县训导等教育方面的职务,虽然很是清贫,但诗词书画却极“丰饶”。其书法遍学汉魏晋唐,后自辟蹊径,独成一体,气魄雄浑,沉力极大。时人称其字如“龙争虎斗,力能拔山”。其画初学唐宋大家,中年专学石溪、石涛;晚年独创一派,苍茫浑厚、意境高远。八十岁后,书画皆炉火纯青,出入化境,有海内书画大家之誉,现西安碑林有其碑刻遗存。在胡德增中举后不久,其兄胡德培被拔为庠生(秀才),其弟德熏又考中举人,累官为钦加三品衔直隶知府。
  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职不久的胡训导喜得长子,并为之取名聘之,又名崇儒,字蕲生,又字萃臣,号景伊。其意思很明显:生于蕲水,根在景陵,并希望能学以致用,匡时济世;可见其浓厚的儒家思想。为了培养儿子的学习能力和自立之志,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胡德增将七岁的小聘之送回天门老家,让他拜伯父胡德培为师,与堂兄胡崇训一起同馆受学。伯父虽然为当地名塾,但生活极为贫困,他的塾馆也只能设在西塔寺内。艰涩的生活、严格的教育,加之父亲、伯父的影响和熏陶,使小聘之学习格外勤奋刻苦,当年即可吟诗作对,十岁开篇作文,16岁便考中秀才。然而他并非是死肯八股文,而是躲在书房,博览广采,经史子集,无不涉猎,就是被正人君子不肖一顾的天文、地理、算学等杂书也兴趣极浓;这些知识的广泛吸收,为他今后的为官治政,开拓进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5岁的清华书宦之子胡聘之于同治三年(1864年)考中举人,第二年又以一甲第九名中进士,并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而伯父的儿子、同学胡崇训在考场则连连失利,最终连个秀才都没沾边。 庶吉士为闲散的七品小京官。胡聘之便利用这一机会广结人物才子,亲近高官显宦,同时进一步刻苦攻读。四年后,又考取了翰林院编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后,胡聘之官场顺达,历任会试同考官、四川乡试主考官,回京后,任内阁侍读学士、太仆寺少卿;而且,无巧不成书,不久,接替叔父胡德熏任顺天府(今北京市)知府。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一月,胡聘之外放山西布政使,以二品之职,掌晋省之民政财政。光绪二十年(1894年),维新意识较浓的光绪皇帝赏识其创新精神和治理才能,特以从一品顶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副都御史身份实授山西巡抚。自1891年起至1899年,除中途短期调任浙江布政使、陕西巡抚外,胡聘之前后在山西任职近八年,为山西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呕心呖血,立下不朽功勋。
  电视剧《乔家大院》 中的山西巡抚胡大人就是胡聘之。
同年(公元184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