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人物

方治

[公元1897年-1989年]

方治为[公元1897年-1989年]

  方治(1897—1989)字希孔,人。民国后,方治一度肄业于桐城,旋即退学改进一中,与史德宽、万昌言等。1919年因伯父方培卿的资助,赴日本留学,先在日本补学日语,然后考取了东京高等师范(相当于当时的后师),1923年在东京高师毕业回国,在安庆私立成德中学任教务主任,后又赴日本进东京高师研究班,并参加国民党,任国民党驻日本支部负责人,同时被选为中华留日会理事。1925年曾以学生领袖身份接待过赴日本考察的广东国民的要员何应钦等,旋即回国,在广州国民政府××处调查科任干事,(科长为陈立夫),后升该科秘书,这是他从属于国民党C、C系的开始。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方治任国民革命东路指挥部宣传科长,(总指挥为何应钦),独立第四师政治部主任。国民党建都南京后,方治被派往。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委员,安徽省民众训练委员会常委,福建省党部委员兼宣传部长,青岛市党部委员兼宣传部长。1930年起调国民党中央,任中共宣传部编审科科长,指导科科长,中央宣传部秘书,主任秘书。1935年为副部长,并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机关执行委员。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适应战时宣传的需要,派资望较深的邵力子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与此同时,在军事委员会之下,成立了第六部,部长是陈诚,方治任第六部副部长兼该部武汉办事处主任。不久,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至武汉,第六部改为政治部,部长是陈诚,副部长改派周恩来与黄琪翔(农工民主党),方治一时无事可做,此时安徽的难民纷纷-至武汉,食、宿都成问题,方治受当时行政院赈济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的委托,当了安徽赈济专员,由他每天派人至车站或轮船码头,发现有安徽籍的难民,便将救济金发至每个人之手,并介绍至某处免费住宿。10月,当中央各机关撤出武汉,方治,安徽的赈济专员办事处尚有未用完的数千元,方治遂派人将这些钱解往湘西吉首,给-在那里读书的安徽学生每人制一条新被,其时秋风日紧,-中的学生离开时只带有一床薄被和几本必读的书,方治此举,无异于雪中送炭。
  1938年10方治被任命为安徽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莅任之初即成立五所临时完全中学,其中一临中设在立煌流波疃,二临中设在桐城黄甲铺,三临中设在六安街,都属于山区,只有四临中设在距前线较远的阜阳城内,因原在阜阳的省立颖州中学师生大半-到了湘西,但校舍仍在。接着,又在舒城的晓天成立七临中,庐江的砖桥成立八临中,在霍邱成立了九临中,为了培养小学师资,还成立了省立霍山师范与太湖师范等。
  1945年日本投降,毛泽东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国民党-于1946年1月召开了旧政治协0,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决议,但国民党并不甘心于还政于民,当2月10日参加旧政协的民主人士在重庆较场口庆祝政治协商成功时,方治因为是地方组织的头头,在上级的指使下,竟雇用了一些流氓大打出手,使郭沫若与李公朴等民主人士受到伤害,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但却因此于胜利还朝后,当上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的主任。
  在台北,方治开始是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设计委员会的委员,1950年起被任命为大陆灾胞救济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兼秘书长,1972年起,改任该会副理事长,1969年任中央评议委员、-国策顾问及“中国琉球”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等,统统属于闲散的“荣誉”职。
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