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西省> 上饶市> 横峰人物

邹志成

[公元1916年-2006年]

邹志成为[公元1916年-2006年]

  邹志成同志生平(1916-2006)
  南京军区司令部第四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南京军区原装甲兵副司令员邹志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9月17日凌晨O时42分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逝世,享年90岁。
  邹志成同志,江西省横峰县人,1916年12月出生,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邹志成同志出生于江西省横峰县二区程田堆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饱受地主的欺凌,从小当放牛娃的他,看到红军经过本村,积极投身革命队伍,来到红军新兵团受训,分配到赣东北总指挥部担任勤务员、警卫员,后任皖赣特委警卫侦察连警侦排长,负伤后担任江西省浮梁县团委书记。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及江西扬家门、贵夏家岭、凤岭头等战役战斗和皖南突围游击战。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邹志成同志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机关支部书记兼通信班长,二团七连政治指导员,司令部侦察参谋,抗大五分校上干队学员,新四军一师二旅五团三营营长,苏北二分区二科科长,抗大分校学员,新四军十六旅四十七团一营营长,团副参谋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华中(野)六纵队十六师四六团团长,华北军政大学学员等职,参加过韦岗、溧阳、九里贺家村、三里湾、天目山、薛埠、东湾、大滩、大郭村、合德、姜堰、伍佑、大丰、大岗、曹甸、流王庄、溧阳、七战七捷、涟水保卫战、莱芜、孟良崮、南麻、马头崮、沙土集、豫东等战役战斗,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勇敢顽强,多次负伤,身上留有弹片,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韦岗战斗决策前夕,主动请缨孤身侦察并提出作战建议,为新四军江南第一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受到粟裕司令员的高度赞扬。
  新中国成立后,邹志成同志历任三二军九六师副师长,华东-轮训班学员,三二军九六师代师长,水兵师师长,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三期学员,三(二)二军六六师师长,普陀守备区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等职,出席过开国大典,受到毛主席的多次接见。“文革”期间,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林彪、--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粉碎“-”后,他坚决拥护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始终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奋发学习,努力工作,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1982年8月离休后,邹志成同志发挥余热,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1993年干休所恢复后,他以大局为重,将自己的小院让出来进行翻建改造,自己住进公寓楼,解决了干休所附属用房紧缺的难题,在干休所旧房翻建中,矛盾大、困难多、政策性强,他不顾年大体弱,协助所领导做好拆迁户家中的协调和思想工作,使旧房翻建工程得到顺利实施,让老干部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及党和人民的温暖,促进了干休所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的提升。
  邹志成同志十分注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倡导并带领战友自发组成跨世纪老共产党员宣讲报告团,数十年如一日,深入军营、机关、学校、社会讲传统作报告近千场,以九死一生的亲历传播党的真理火种,在生与死、苦与乐、奉献与索取、奋斗与享受等方面教育和影响着年轻的一代,用行动写下了共产党人的誓言,《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人民前线》等都给予了广泛的宣传,宣讲团蜚声军营内外、远播大江南北。他多次被军区和司令部评为先进离休干部和“五好家庭”。
  邹志成同志1955年获得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得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
  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邹志成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态度鲜明,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公道正派,谦虚谨慎,联系群众,廉洁奉公,为人表率,生活俭朴,助人为乐,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爱戴的好同志。
  邹志成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