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宁波市> 鄞州人物

朱元鼎

[宋]

朱元鼎为[宋]

  朱元鼎,著名鱼类学家和水产教育家,中国鱼类分类学主要奠基人。他的《中国鱼类索引》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鱼类分类学专著。他长期从事鱼类分类、形态、比较解剖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就,一生共发现鱼类48新种、10新属、4新亚科。在鱼类的系统演化和系统发育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多次提出独到的创见,贡献卓著。
  朱元鼎,字继?,号经霖。1896年10月2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一个商人家庭里。7岁在当地念私塾,15岁被双亲送到宁波恒大钱庄当学徒。他见一些幼时私塾的同学在中学里念书,十分羡慕,总想有朝一日继续上学。在工作之余,他抓紧一切机会自学。当时辛亥革命胜利,进步思潮有力地影响了世代经商的朱家,在他一再恳求下,加之得到思想开明的叔父的支持,说服了父母,同意他结束学徒生活,进入宁波斐迪中学念书。
  宁波是渔业繁盛的地区,又靠近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朱元鼎每天放学之后,总喜欢徜徉于码头、鱼肆,徘徊于甬江之滨。他爱海、爱鱼,爱这富饶的土地。恰恰就是鱼类资源问题,老师总是语焉不详,搞不清浙东海里到底有多少种鱼,因为那时还无人写过一部比较系统的有关中国鱼类的书籍。这就是朱元鼎后来同鱼类结下不解之缘的初因。
  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元鼎考入东吴大学生物系。由于他品学兼优,三年级被选为全校“丽译会”主席,每周举办演讲竞赛,专题辩论等有益于增长知识的活动,深得广大师生的好评。同时还被选为东吴大学学刊编委。在学业上朱元鼎受美国著名生物学家,东吴大学教授齐天锡(N.GistGee)影响颇深。直至他晚年还深情地向助手回忆齐天锡教授治学严谨,对学生谆谆教诲,既严格要求又热情栽培的情景。1919年朱元鼎发表了《藻类的经济价值》一文,这是他最早的关于水产方面的科学论文。
  1920年朱元鼎大学毕业后,受聘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生物系,1925年以学业优异,被学校选送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进修昆虫学,1926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继续在圣约翰大学任教,并晋升为副教授。他除先后讲授昆虫学、鱼类学、遗传学、进化论和比较解剖学等多门课程外,还坚持昆虫学的研究工作。在1928年后两年内先后发表昆虫分类学论文4篇,发现绩翅目昆虫2个新属和9个新种。
  在圣约翰大学任教期间,年轻的朱元鼎目睹外国专家将在中国采集的大量鱼类标本,带回国去发表不少有关鱼类新种的文章,将许多中国渔业资源资料窃为己有,甚感痛心。面对中国丰富的鱼类资源,鱼类学的研究领域却被外国人把持,朱元鼎下定“我们要做中国渔业科学的主人”的决心,毅然放弃研究多年的昆虫学的工作,转而研究鱼类。1930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鱼类学论文《中国鱼类学文献》。1931年出版了他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鱼类学专著《中国鱼类索引》。
  1932年朱元鼎被选送美国密歇根大学,在该校动物博物馆著名鱼类学家C.C.赫伯斯(Habbs)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由于他的努力,原定2年的进修任务,一年半就完成了。1934年2月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被圣约翰大学聘任为教授。1935年发表博士论文《中国鲤科鱼类之鳞片、咽骨与其牙齿之比较研究》,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重视。
  从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十余年中,尽管朱元鼎坚持开展鱼类的研究,终因战局动荡,困难重重,收效甚微。
  1952年,中国第一所水产高等院校――上海水产学院成立,朱元鼎担任海洋渔业研究室主任,专心致力于鱼类的研究,不断做出新的成绩。1956年被推荐为中、苏、朝、越四国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多次出席会议,宣读论文。
  1957年朱元鼎被评为一级教授。11月,国务院任命他为上海水产学院院长。1959年,东海水产研究所成立后,他兼任所长和鱼类学研究室主任,更是全力投身于科研和教学事业。在1960―1963年的短短4年中,完成了《中国软骨鱼类志》、《南海鱼类志》、《东海鱼类志》、《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述》等专著,基本上摸清了中国沿海鱼类资源的种类和区系分布,为我国开发和利用海洋鱼类资源作出了贡献。在他领导下建立起来的院、所鱼类标本室不断得到扩充完善,成为中国研究鱼类的重要基地之一,深受国内外学者称羡。
  “文革”中,他被完全剥夺了从事正常科研工作的权利。但朱元鼎还是排除了各种困难和干扰,默默地在家里继续进行研究,于1973年与王文宾合作完成了《中国动物图谱?鱼类》的编撰工作。
  粉碎“-”后,朱元鼎不顾年迈多病,到处奔走,呼吁上海水产学院复校。终于在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迁回上海复校,他仍被任命为院长。1983年因年事过高卸任实职,而荣任名誉院长。朱元鼎十分痛惜过去十年失去的时间,他在美国的儿子想接他去休息,但他说:“工作未了,我不能去”,不顾垂暮之年,继续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在1977―1986年间,先后和助手、其他专家合作完成《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福建海洋经济鱼类》、《中国软骨鱼类的侧线管系统以及罗伦瓮和罗伦管系统的研究》、《福建鱼类志》等专著和论文25篇。
  1986年11月,91岁高龄的朱元鼎卧床不起,虽病魔缠身,仍不忘《中国鱼类志》的研究工作,召集助手于病榻前研讨如何早日完成。12月初,某大学教授寄来一篇关于鳜鱼研究的论文请他审阅,此时他身体已十分衰弱,但还坚持要助手将全文念给他听,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是他去世前二周审阅的最后一篇论文。1986年12月17日卒于上海。他生前把私人珍藏的图书、资料近2千份提供公用,身后全部献给了国家。有关单位为了表彰他献书的爱国热忱,给予5万元奖金,但家属深知朱老生前提携后生之宿愿,将全部款项捐献给了上海水产大学,建立朱元鼎奖学金基金,永志纪念。
  朱元鼎曾历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一至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苏、朝、越四国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鱼类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水产分支》主编,《中国水产学报》主编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