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人物

朱凤美

朱凤美为

  朱凤美,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他在麦类黑穗病、线虫病、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防治方法的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成果。他在研究小麦腥
  黑穗病的防治过程中,发现了生物拮抗作用,为生物防治开拓了新的领域;他首先将菌类分类与病害诊断研究结合起来,为病害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奠基人之一,是植病研究工作者的楷模。
  朱凤美,1895年11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其父曾任教于清华学校,1911年在沪创办大同大学。朱凤美少年受父母薰陶,对诗词颇有志趣;但他特别爱好植物,常在课余或假日采集花草植物压制标本,有时还进行观察分析。1913年他考取南京江苏第一农业学校,1917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18年赴日本鹿儿岛高等农业学校学习。1921年毕业回国,先后担任江苏第一农业学校、安徽第二农业学校教员,后在河北大学农科专门部、武昌大学、北平农学院等学校任教授。1927年再次去日本,留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专攻植物病理学。1930年回国,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浙江省昆虫局技师。1933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进行麦类病害防治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中央农业实验所内迁,1938年到贵阳,他兼任农林部贵州省推广繁殖站主任和贵州省农业改进所病虫害系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中央农业实验所返南京,1947年任该所病虫害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病虫害系疏散到杭州,在杭州迎接解放,并即迁回南京继续留任。1950年原中央农业实验所改称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他一直在研究所工作。
  朱凤美一生从事植病防治研究,在开拓我国植物病理学研究事业和农作物防治实践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制的线虫汰除器,经大面积推广应用,控制了该病的流行。在1950年,农业部授予发明奖;他研究发现小麦拌种时,掺加油粕粉末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和秆黑穗病;从油粕中分离出抗生菌能防治作物病害,为农作物防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1950年农业部授予他爱国丰产奖状。60年代初期,他提出的“杜绝菌源为中心,秧田期防治为重点”的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方案,首次有效地解决了白叶枯病的防治问题,1978年他被授予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人民为了表彰他在植物保护研究及生产中的贡献,1956年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并先后被选为江苏省第二届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聘他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他备受植物病理学界的尊重和爱戴,曾先后被推选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北京农业大学编写的《普通植物病理学》的第一页上刊登着戴芳澜、俞大绂、邓叔群与朱凤美4人的照片,他被公认为我国植物病理学界的奠基人之一。
  同年(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

任理卿 (1895~1992)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
梁冠英 (1895~1968) 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
左明学 (1895~1956)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周为邦 (1895~1928)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张华 (1895~1929) 湖北省荆门钟祥
+ 更多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