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张衡宇

[公元1907年-1942年,抗日英烈]

张衡宇为[公元1907年-1942年,抗日英烈]

  张衡宇(1907—1942)中共中央北方局政权工作部负责人
  1907年生。出生在绅士家庭。有两个姐姐,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偌大家产等着他接班。张衡宇7岁入本村学堂读书,11岁入忻县高级小学,13岁入忻县中学。1925年全省成绩第一,考入太原进山高级中学,192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在进步教授和同学的影响下,受到马列主义的教育。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参加李舜琴领导的“鏖尔读书会”,并成为领导人之一。毕业后,毅然背弃封建家庭,休掉包办婚姻,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年到大名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任教,后回到太原第一中学任教,并任中共太原教联党组成员,分管组织工作。他经常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先后担任过七师“读书会”和“太原教师联合会”等进步组织的领导工作。任教期间,他亲自编写进步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政治活动,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和抗日救国思想。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21日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阎政府军务处处长傅鹏海(南肖村人)曾以老乡名义先后数次写信,让他悔过自新,说只要他不再参加革命活动就给他自由。张衡宇把信撕的粉碎说:“我不要这样的自由,我一定要把革命搞成功。”他的家人想方设法营救,家人让他8岁的女儿去信劝他。他在回信中写道:“爱琴女儿,你给我的来信,我很喜欢。你在信上说要我给国家办大事,你所说的国家是国民党统治的国家,我要办的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让你与佃户的女儿享受一样的待遇,解放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这难道不是大事吗?”他的父亲读完信后,十分生气地说:“我供你上学念书,只盼望着有一天你能升官发财,为张家光宗耀祖,可你毕业后,第一休妻,第二共产,我这么个大家业你共产给谁呀?你念书都念成书呆子了!”
  张衡宇经受了各种酷刑,坚贞不屈。他视监狱为锻炼革命意志的学校,在狱中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修世界语,给难友们讲解中国历史和马列主义知识,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与敌人斗争,曾先后三次-,要求出狱抗日。“度过了四年铁窗生涯。1937年7月抗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他得以出狱。随被组织安排到中共北方局军委工作。旋任洪赵特委,10月,升任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秘书主任,党团书记,主持常务工作。在工作中,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十分准确地掌握对国民党既团结、又斗争的原则,对当时的政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当时的杨秀峰,岳一峰被誉为“北方局三君子”。
  1940年晋南事变时,他和徐荣迅速完成了向太岳区转移兵员和物资的任务。避免了较大损失。后组织上调他去北方局党校任党校中国历史教员。讲述中国历史,他兢兢业业,深入浅出,讲解的生动具体,颇受学员欢迎。
  1941年,北方局政权部成立,他兼任秘书(相当于今秘书长),在杨尚昆领导下工作,他呕心沥血,积极工作,不但用马列主义思想指导政权建设,并经常撰文发表于《党的生活》和《新华日报》上,对太行区政权建设有卓著的理论贡献。同年秋,北方局调查研究室成立,他任秘书。他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并将调研成果发表在《调查研究》专刊上。
  1942年5月,日军扫荡太行山区,张衡宇深入辽县(今左权县)农村,协助地方工作,掩护群众转移,相机打击敌人。6月6日,在转移时,张衡宇发现一勤务员受伤没有转移出来,立即不顾一切返回原地,背起勤务员转移。天渐渐亮了,突然遭遇搜山的日军,他将勤务员隐蔽起来,掏出手 向日军射击,吸引日军离去,不幸中弹牺牲于山西省辽县大山中,时年35岁。
  历史评价
  在追悼会上,他的战友评价他,“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他都始终如一地认真学习和研究革命理论,善于思考问题,力求进步。他工作认真思考,待人诚恳而又和蔼可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不愧为我党的好儿子。”
  安葬墓地
  解放后,其遗体安葬于河北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太行人民怀着十分敬重的心情,选址半年,在涉县石门村北精心修造了晋冀鲁豫抗战殉国烈士公墓,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在此葬有左权将军、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张衡宇、冀南银行第二任行长赖勤及其夫人、朝鲜义勇军领导人陈光华和石鼎等8位烈士。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同年(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