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人物

徐厚泽

徐厚泽为

  徐厚泽院士,1934年生于安徽歙县,中科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近代外部重力场逼近理论研究。模型逼近方面,发展带约束条件的高逼近级高异常与垂线偏差统一逼近理论和截断误差估算。算子逼近方面,提出虚拟单层密度表示的概念。在中国开拓固体地球潮汐形变研究,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重力潮汐基准,发展顾及侧向不均匀性、椭圆、滞弹性、自转地球的潮汐理论。为在国际和中国建立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的交叉新领域――动力大地测量学作出重要贡献。
  1934年5月4日出生于安徽歙县。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62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理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质学部院士(学部委员)。许厚泽原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近代外部重力场逼近理论研究。模型逼近方面,发展带约束条件的高逼近级高异常与垂线偏差统一逼近理论和截断误差估算。算子逼近方面,提出虚拟单层密度表示的概念。在中国开拓固体地球潮汐形变研究。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重力潮汐基准,发展顾及侧向不均匀性、椭圆、滞弹性、自转地球的潮汐理论。为在国际和中国建立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的交叉新领域——动力大地测量学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任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兼职教授。2004年6月,山东理工大学聘任许厚泽院士为特聘教授。曾任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2011年4月,受聘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1962年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重力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执委、国际重力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潮委员会主席,国际大地测量杂志编委,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同济大学等高校兼职、特聘教授。曾任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几十年来从事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他从事近代地球外部重力场逼近理论研究,建立了高逼近级的高程异常和垂线偏差统一逼近模型理论,提出地球外部重力场的虚拟单层密度表示方法。开展国家天文重力水准及航天技术中的测绘保障研究,设计出双极模板系统、高空重力赋值方法及平均重力异常估算方案,研制出我国首个重力场模型,为经济及国防科研部门所使用,参与我国国家重力网及地壳运动监测网络的建立。最早在我国开拓固体地球潮汐形变研究,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重力潮汐基准,给出各种精密天文、大地及地球物理测量的潮汐改正模型。建立具有特色的褶积与球函混合的海洋负荷结算方法,发展顾及测向不均匀性、椭球、滞弹性、自转地球的潮汐理论,在我国开拓了卫星测高及卫星重力探勘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为建立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的交叉新领域——动力大地测量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同济大学学习期间,他从“地球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课程中领悟到,自己的专业进取方向应该紧扣于大地测量这一学科的前沿领域。1956年他报考并被录取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研究生,师从方俊院士,经过长达6年的学习,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已打下深厚扎实的知识功底。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就已很关注和钦佩饮誉世界的前苏联著名学者莫洛金斯基的研究工作。莫氏的代表作《地球形状与外部重力场》一书,他曾十余遍地仔细研读,直至将全书读懂弄通。多年来,他始终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展研究工作。他设计了新的天文重力水准计算模板,提高了精度,这一成果被国家测绘总局列入《重力内业计算细则》,他提出的推算截断系数的新方法,改进了莫氏的逼近公式,解决了计算垂线偏差中维宁曼乃兹函数的最佳逼近问题。后,他继续发展了高程异常与垂线偏差的统一逼近理论,提出地球外部重力场的虚拟单层密度表示方法,得到国际大地测量学界的好评,为我国大地重力学研究步入国际水平作出重要贡献。并当选国际大地测量协会重力测量委员会副主席,为期二届。
  70年代,他在地震战线工作了8年,使他的研究步入地球物理学的领域。在处理地震前兆监测资料时,他遇到了地球潮汐形变的影响问题。由此他开始着手对地球潮汐问题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领导的学科组在引潮位的展开、中国重力潮汐观测及基准、海洋负荷影响以及顾及地幔侧向不均的地球潮汐形变的理论模拟等方面,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受到国际地潮界的关注。并当选国际大地测量协会地潮委员会主席,为期二届。
  他先后主持参与了中国天文重力水准的设计与处理、中国国家重力网的建立及大地水准面精化、国民经济及国防的测绘保障、固体潮观测与研究、现代地壳运动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等重大课题。在地球重力场的逼近理论与高空赋值,天文重力水准的计算与处理,地球重力场模型,地球潮汐与负荷形变,地球潮汐的模拟理论与观测实验,卫星测高资料在海洋物理中的应用等研究中均取得国内外有影响的成果。
  目前承担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主持国家基金重点课题“地球重力场的卫星重力探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大地水准面的模拟及内插精化研究”“东北亚地壳运动与构造亚板块分区”,中科院方向性创新项目“青藏东部地区GPS观测与研究”,以及国家政府间技术合作项目“中日韩东北亚地区地壳运动合作研究”等课题。
  徐厚泽院士先后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与中科院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与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中排名第一的有8项。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200篇。1980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1983年度被授予湖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称号。获得200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年获杜彭荫刚奖。
  已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近40名。指导的博士生罗俊获2002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博士生雷湘鄂获2005年度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其本人获2000年杜彭荫刚奖。
  同年(公元1934年)出生的名人:

李泽民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
王荣顺 (1934~2016) 江苏省常州金坛
冯根生 (1934~2017) 浙江省宁波江北区
王树森 (1934~2009) 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
房玉清 浙江省宁波慈溪
+ 更多公元1934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