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宁波市> 慈溪人物

吴光南

吴光南为

  吴光南,周巷镇人,1924年7月31日出生于南京,父亲是著名园艺学家吴耕民。他的整个童年都随着父亲工作的频繁变动而举家飘零。抗日的烽火激励他立志奋发图强。1943年,他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入浙江大学农艺系。1947年毕业后,在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杂粮特作系任职。
  吴光南早年从事大豆的育种工作。经过六年(1947~1953)研究,选出了岔路口1号新品种,在江苏、安徽沿江地区推广100万亩以上。1958年被列入《全国农作物优良品种》一书。
  1953年,吴光南受命研究水稻,次年调入作物生理学研究室。从此以后,他主要研究水稻的发育生理,重点是采取怎样的新途径调节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有关的机理,使水稻生产向优质、高产发展。1979年至1985年,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其中1980年1月至1981年8月在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合作研究。
  吴光南从事农业科研工作长达半个世纪,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两本,培养硕士、博士生多名,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八次。1989年,“多效唑调节水稻生长的机理及应用技术”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水稻品种光温阶段发育”获江苏省科技大会奖。
  吴光南曾当选为江苏省第六届人大代表,全国第六、七、八届人大代表。曾任农业部第四、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一届生物技术专家顾问组成员,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重点课题“主要农作物生理生化功能调节机理与技术”的主持人,负责组织、指导全国约20个农业大学、农科院参加的课题科研工作。曾任全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生长物质协会副理事长,全国作物学会作物栽培研究会副主任及生理专业组长,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秘书长、理事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研究员、院生物技术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并任该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作物学报》、《作物学杂志》、《中国水稻科学》编委,《江苏农业学报》主编等职。2003年出版《吴光南文选》。
  


  周巷镇   周巷镇位于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南临杭甬高速公路,萧甬铁路,北与上海隔海相望,处于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地带。329国道横贯东西,距上海300公里,宁波港60公里,宁波栎社机场50公里,萧山国际机场100公里。. ……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