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嘉兴市> 海宁人物

蒋方震

[公元1882年-1939年]

蒋方震为[公元1882年-1939年]

  蒋方震,军事委员会顾问兼陆军大学代理校长,陆军上将。他是中国军事理论家,民国前后的30多年间,先后被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军政首脑聘为参谋长或顾问。同期,他精心研究军事理论及世界军事状况,著述宏富,被誉为“军事思想家和军史学家”、“军事战略家”、“兵学泰斗”,所著《国防论》被誉为近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理论体系”的高峰。
  蒋方震,1882年出生,浙江海宁人。字百里,号澹宁,笔名飞生。他12岁丧父,时值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虽年幼,但“所受刺激很深,这是他后来弃文习武和建立国防思想的动机”。
  1898年,16岁的蒋方震中得秀才,曾做塾师,后进入杭州求是书院深造。
  1901年,蒋方震留学日本,进入成城学校学习,后转入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
  1903年,蒋方震主编《浙江潮》杂志,宣传革命。
  1905年,蒋方震以步兵科第一名毕业。在士官学校,他和同班蔡锷、张孝淮因成绩出众,并称“中国三杰”。毕业典礼上,蒋方震荣获日本天皇颁赠的“神圣之剑”,这不仅使日本同学“为之惊讶”,更因中国留学生超过日本学生而令校领导“感到为难”、“尴尬”,遂决定此后“把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分隔开来”。
  1906年,蒋方震回国,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聘为沈阳督练公所参议,参与筹建新军,时年仅24岁。赵总督对他十分赏识,曾“专折奏保蒋为特异人才,可以大用”。与此同时,旧军将领张作霖等,因担心自己被淘汰而“迁怒”于他。于是,蒋方震请赴德国学习军事,并获准。在德国,他在后来当了德国总统的兴登堡将军麾下任连长,曾因受到后者表扬而“名声大噪,成了社交界的名人”。
  1910年,蒋方震回国。先留京任禁卫军管带,再返沈阳复前职,“以二品顶带任用”。至武昌起义爆发,参与谋划奉天独立不成,险些被张作霖抓获。乃潜回南方,出任浙江都督府参谋长。民国成立后,调任段祺瑞为总长的陆军部高等顾问,继而被袁世凯延揽为总统府顾问。
  1913年,蒋方震被任命为保定军校校长。不数月,军界爆出一大新闻:6月18日晨,保定军校校长蒋少将“当众 ”!原来,蒋方震“为国家培植军官改良军队之事,被(陆军部)军学司长魏宗翰、科长丁锦种种掣肘,目的未达”,遂愤而返校,召集学生列队,讲明情况后,突拔手 自击。幸而一侍从冲上拦阻, 穿胸而过,竟未中要害,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住院期间,日本籍女护士左梅(佐藤氏)为他护理,两人发生感情,不久结为夫妻。他们的第三个女儿蒋英,后来嫁给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蒋方震伤愈后,辞去军校职务,改任总统府军事参议。
  1916年,袁世凯称帝,蒋方震愤而反对,南下加入两广护国军,任两广都司令部出师计划股主任。继而入川辅佐蔡锷讨袁。
  1917年,蒋方震到北京,被黎元洪聘为总统府顾问。其间,曾撰写《孙子新释》、《军事常识》等论著。
  1918年,蒋方震随梁启超赴欧洲考察。
  1920年回国后,蒋方震从事新文化运动,并任浙江省议员。曾主持“读书俱乐部”、“共学社”等团体。
  1923年,蒋方震与胡适等人组建新月社。
  1925年,蒋方震到武汉,应邀出任吴佩孚的总参谋长。“主张联络广东国民革命军,讨伐张作霖,吴不纳”。不久,蒋方震辞职,前往上海投奔孙传芳,“想撮合孙与北伐军合作未成”。
  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蒋方震受命赴日本访问。
  1930年1月,因蒋方震当年的学生唐生智举兵反蒋介石,被牵连入狱,“九·一八”后获释。
  1933年,蒋方震奉蒋介石之命再度考察日本,“鉴于中日大战不可避免,拟就多种国防计划,呼吁当局备战”。
  1935年,蒋方震在举国抗日呼声中,被蒋介石任命为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
  1936年春,蒋方震奉派考察欧美,感于世界军事态势,回国后即倡议发展空军。“在中国,倡为空军独立的理论,以陆军出身的百里为第一人”。
  1936年12月,蒋方震回国,前往西安向蒋介石汇报工作,当晚正好赶上张杨“兵谏”。张学良与蒋介石僵持不下,求教于蒋方震。他建议跟南京方面沟通、缓和,被双方采纳。事后,知情者“一致认为百里做了一篇好文章,促使问题迎刃而解”。
  1937年夏,蒋方震文集《国防论》出版,是为其“军事理论代表作”。书中明确提出:“唯有长期抗战,才能把日本拖垮”。“七七事变”后不久,蒋介石派蒋方震做特使,出访意大利和德国,试图以外交手段分化法西斯阵线。蒋方震虽不抱希望,但“知其不可而为之”。随后转往法国考察。同年回国后,他在报上-文章,被誉为“战时的文坛健将”乃至中国政府抗日政策的“发言人”。其中影响最大者,首推《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发表后“轰动了中国的战时文坛,文章的结论成了抗战时期的名言”。
  1938年8月,蒋介石请蒋方震接任陆军大学校长(原由蒋介石自兼)。他一再谦辞不成,乃同意以“代理”身份主持这个“例由最高军事当局兼任(校长)”的最高军事学府。
  1938年11月4日,蒋方震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广西宜山,终年56岁。著有《蒋百里全集》(共六辑)。
  1939年3月22日,蒋方震被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军衔。
同年(公元188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