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重庆> 潼南县人物

傅常

[公元1887年-1947年]

傅常为[公元1887年-1947年]

  傅常(1887—1947),字真吾,潼南县大佛乡人(现潼南区梓潼街道),清秀才。
  14岁应童子试,但命途多舛,累考不第。后弃文投武,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考入四川陆军弁目队,因学、术两科成绩优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在校接受了反清革命思潮,与炮兵科同学余龙,步兵科同学谢炯、潘文华、向成杰、李树勋、李雅才等20余人,组织推翻满清的秘密团体,采取以换帖结兰交方式进行活动。
  其结义誓词乃傅常所写,内有“黄帝子孙。岂能拥戴胡儿天子?”等语。光绪三十五年(1909年)毕业时,四川总督锡良调任云贵总督,傅常被调同往。到滇后,派在新军十九镇李烈钧部下任军职。因傅常早在速成学堂时加入了同盟会,即与李烈钧一道暗中进行革命工作。不久被派往广州参加起义,当他到达广州时,起义已经失败,乃潜往上海。辛亥革命时,傅常与熊克武一起组织蜀军,南北议和,随熊回川在第五师任军职。
  民国经历
  民国2年(1913年)癸丑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时,傅常已调第二师(师长彭光烈)任营长,驻防绵竹县,奉命到尹昌衡及川军各师策反。傅常与吕超同赴雅安,晋谒尹昌衡密谋反袁倒胡(胡文谰,时四川都督)。事毕,回成都,去隆昌会晤周骏部吴行光、贺生熙、梁渡等同学,商谈举义反袁倒周(周骏,时为四川陆军第一师师长)。
  因傅常与梁渡、刘湘、候建国等曾在周骏部二团张华封部共事,策反颇著成效,后因重庆总部被川军和黔军抄袭而失败。傅又随熊克武逃出四川,在南洋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民国4年,为反对袁世凯称帝,他又奉孙中山命,随李烈钧、熊克武等一行,经河内到云南起义。护国军兴,他同蔡锷、熊克武等进军四川,在四川招讨军中任职。倒袁后恢复川军第五师(熊克武任师长)建制,他任第五师参谋长,旋调任独立旅旅长。
  民国6年讨逆护法,在四川靖国军川北总司令部任参谋长(总司令杨宝民)。民国7年任四川第三路汉军统带(统领杨宝民)。民国8年任四川江防军第六区江防司令(总司令余际唐)。民国9年任四川第九师独立旅旅长(师长杨森)。民国13年任重庆市海关监督。
  后经乔毅夫以速成校同学关系说服傅常归附刘湘的第二军,属第九师杨森建制,仍任独立旅旅长,驻防内江。傅常一贯自恃清高,与刘湘保持朋友关系。刘对傅常亦甚尊重。因乔毅夫与傅皆系同盟会员,一同被选到云南,又一同干革命工作,故二人不分彼此,相互信任,感情极深。
  傅不甘居张斯可之下,在刘部自成一系,人称外交系(指张斯可为旧外交系)。民国16年秋,傅任革命军二十一军军党部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联络武汉和重庆莲花池省党部等方面工作。
  民国16年“四·一二”后,傅常又任驻京办事处处长,联络国民党各方面人士。刘湘和蒋介石闹矛盾期间,傅常又为刘斡旋于两广、张学良、杨虎诚、各民主团体进步人士以及延安方面。民国22年傅常任川康绥靖公署参谋长兼二十一军参谋长(刘湘任主任和军长)。
  抗日战争
  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傅常任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司令长官刘湘)。民国27年刘湘病死,傅常调任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辕参谋长(行辕主任顾祝同)。民国29年,傅任国民参政会参议员时,曾邀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重庆银行工会主席、和成都银行总经理潘昌猷,二十四军、西康省政府驻渝办事处处长、川康银行总经理宁子村等组织西宁公司。
  开发西康省宁属雅属的矿山资源,促进川康土特产的贸易,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民国31年,傅又邀前建设银行总经理、军事委员会成都行辕高级参议熊志韬等组织裕丰银行,傅常任董事长,熊任总经理。民国35年11月,傅出席南京国民政府召开的国民会议,担任四川省出席会议的代表,参与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会议。民国36年因患脑溢血病逝于成都。
  
同年(公元188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