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祖耀, 材料科学家。1921年3月21日生于浙江宁波。1942年毕业于国立云南大学矿冶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马氏体相变、贝氏体相变、形状记忆材料及材料热力学诸领域研究获丰硕成果。揭示了无扩散的马氏体相变中存在间隙原子的扩散,由此重新定义了马...[详细]
薛社普,细胞生物学家。1917年9月26日出生,广东新会人。1943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博物系,1947年获该校生物系获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理科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详细]
熊远著(1930.7.8- )动物遗传育种专家。出生于湖北省竹山县。1959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现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特别是猪育种工作。主持育成瘦肉型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10余次引进世界名优猪种资源,主持培育的杂优"杜湖猪",80年代成为畅销港澳的名优瘦肉猪。80年代...[详细]
谢学锦,应用地球化学家 1923年5月21日生于北京。194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化学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土资源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在谢家荣先生指导下开创和奠基了我国勘查地球化学事业。1979年他提出“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指...[详细]
吴文俊,数学家 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详细]
吴旻, 肿瘤遗传学家。1925年12月出生,江苏常州人。195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61年获苏联医学科学院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8-1961年在苏联和196...[详细]
屠善澄(1923.08.12- )自动控制专家。浙江省嘉兴市人。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工程系,195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 在试验通信卫星研制工作中,任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主持控制系统研制和飞行试验全过程。在通信卫星飞行试验过程中,为提高第一...[详细]
童志鹏(1924.8.12- )电子信息工程专家。浙江省慈溪县人。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信息产业部科技委顾问、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近半个世纪以来,主持多种通信电台、接力机和机载雷达的研制以及新一代卫星无线电...[详细]
苏锵(1931.7.15-2017.2.17), 无机化学家 1931年7月15日生于广东广州。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山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稀土化学和物理的研究。...[详细]
沈祖炎钢结构专家。1935年6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55 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1966年同济大学结构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现任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博导,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和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 从事钢...[详细]
申泮文,无机化学家 1916年9月7日生于吉林市,籍贯广东从化。1940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南开大学教授。曾任山西大学化学系主任,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长期致力于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次举办不同层次的...[详细]
阮可强(1932.12.19- )反应堆物理、核安全专家。原籍浙江省慈溪市,出生于上海市。1950年至1951年于清华大学学习,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一直在反应堆物理和核安全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工作,负责过多个反应堆的物理研究、设计项目,以及-的临界安...[详细]
彭少逸,物理化学家 1917年11月9日生于湖北武昌,籍贯江苏溧阳。193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从事物理化学、色谱催化方面的研究。早年从事石油炼制和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20世...[详细]
吕志涛(1937.11.4- )结构工程专家。浙江省新昌县人。1965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研究生毕业。东南大学教授、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完善了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如:提出了两类斜裂缝理论,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双向偏拉构件计算及抗剪设计、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并列入设计规范。提出了预应...[详细]
陆钟武(1929.10.2- )冶金热能工程和工业生态学专家。出生于天津市,原籍上海市川沙县。1950年毕业于大同大学(前三年在中央大学),获学士学位,195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研究生班(前二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教授。(1)在炉窑热工方面,率先参照势流理论研究了竖炉气体力学,用高炉炉身静...[详细]
卢佩章(1925年10月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分析化学与色谱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 卢佩章生在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少时饱经忧患。1938年杭州沦陷,13岁的卢佩章不得不随家-到四川重庆,从此开始了在祖国大西南求学的生涯。其...[详细]
卢良恕(1924.11.3- )小麦育种、栽培、农业与科技发展专家。浙江湖州人,出生于上海,1947年1月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农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部党组成员)、中国农学会会长等,是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详细]
李正邦(1933.5.7- )钢铁冶金专家。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渣冶金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设计了国内第一批工业电渣炉,生产出无发纹钢、高温合金产品,并在液渣启动、液位控制、连续抽锭和二次冷却上有创新。率先开发了电渣熔铸技术,研制...[详细]
刘建康(1917年9月1日—2017年11月6日),出生于江苏吴江。鱼类学家、生态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 刘建康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一个银行小职员家庭,父亲刘振奇长期在上海麦加利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