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政治学院副教育长。 黄远(1911~1992)同志是广东省宝安县人,1931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走上了革命道路。1933年参加了党领导的民族武装自卫会、上海社联等组织。1937年7月他从南京出发奔赴陕北,任红军前方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工作员,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18集团军...[详细]
黄性贤(1910~1992年) 黄性贤,字心玄,又名敏武,别号轩,福州郊区鼓山镇前屿村人。其父黄昌澄是一个木匠,十分重视儿子的学业,因此早早地让性贤在私塾里读书,以后又送到“钟山小学”读新学。毕业后,性贤考入福州理工学校,攻读木科。但他十分喜欢武术,先拜谢宗祥拳师学习“白鹤拳”,后拜崇福寺陈...[详细]
黄德魁(1910—1992),临夏市人。1931年宁都-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5月11日,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2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德魁任红五军团第13师政治部警卫排排长、第13师38团3营连长、1营营长、红四方面军第93师274...[详细]
黄垂明(1912~1992年)号阿伯,虎浿桥头人。出身贫苦家庭。 黄垂明幼务农,砍柴,放牛。16岁流浪福州出卖苦力,挖泥土、抬石头、拖板车、拉人力车谋生。民国22年(1933年),经黄垂旺介绍返回虎浿桥头参加贫农团,进行抗租、抗粮、抗债、抗捐、抗税的“五抗”斗争。同年8月,在桥头交通站任交通...[详细]
济南军区原顾问。 何志远同志是湖南省浏阳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宣传队长、分区委书记、代理县委书记、副总队长、支队政治部主任兼县委书记、支队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人民武装动员部部...[详细]
何恩典(1920~1992年),惠安人。民国30年(194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任厦门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系主任,海洋系教授、系主任。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62年作为中国海洋考察团成员赴苏联考察。回国后与海洋界知名科学家联名发起倡议,建议组织国家海洋局,参与组建福建海洋研究所(今为国家海...[详细]
高述先(1909~1992),又名高文斌、老彭。大佛寺乡高家塄村人。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店镇高级小学教师的身份,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34年7月被任命为葭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5年8月至1936年2月任陕北永坪后方医院政委。1937年7月至1941年,任中共延安市委书记兼市长,在...[详细]
黑龙江省军区原顾问。 杜国平同志是湖北省武穴市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指导员、营政委、团参谋长、团长、军分区副司令员、支队政委、师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详细]
陈寿益(1913~1992) 乳名巨劳,民国二年(1913)出生于棣花陈家沟。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经中共商洛工委领导成员周宝航介绍,到边区一一五师留守处工作,并在该处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某炮团,参加过保卫延安等战斗。民国三十五年(1946),寿益回商洛打游击,参与了李先念...[详细]
陈士法(1911.12~1992.8)会昌县珠兰乡龙车村人。1931年9月在当地参加了赤少队,翌年加入苏区缝衣工会。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团警卫-士。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2月的广昌战役中,担任攻击任务,作战勇敢,被...[详细]
陈剑平(1908—1992),板榄乡龙纳村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先后在柳州、南宁、天津等地任中学教师和桂林陆军学校指导员。1943年至1946年任广西省政府督导员,1947年任省党部执行委员兼组训组长,并被选为国民-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在南京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1948年任来宾县长。...[详细]
陈伯甫(1900~1992年),厦门人。民国10年(1921年)赴新加坡谋生,随后回家乡创办殿前小学,同年考入浙江体专学习。民国16年往缅甸仰光经商,主要从事肥皂制造业,并历任缅甸华侨救济会主席、缅甸华商商会副会长、仰光南洋中学副董事长、福建女子师范学校董事长、华夏中学董事长、仰光业余公学副董事...[详细]
曹华山(1908~1992),名增录,字华山,代号子房,峪口乡大页岭峰村人。1920年考入榆林中学,参加了轰轰烈烈的-。1929年5月在榆中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受党组织委派在乌镇高小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组织师生写标语、散传单,发展党团员。1930年任葭县北区常乐堡区委书记、游击...[详细]
朱明礼(1919~1992.11),河南省封丘县人。10岁离开老家来到开封相国寺,跟魔术大师尤海仙学艺,艺名"菜包"。十五六岁已成为尤海仙万法堂幻术团主要演员。30年代他演出的主要节目有杂技、马术、气功、魔术等。杂技《钢丝》是其拿手节目,演出时他在钢丝上坐独凳并表演各种动作,堪称一绝。马术演出中...[详细]
周云鹏(1912—1992) 原名周歧山,艺名周剑秋。四川邻水人。生于杂技世家。6岁登台演出,杂技、武术、气功并举。常年随马戏团在南方各省流浪演出,饱尝千辛万苦。1938年与哥哥周云程在途经宜山(今宜州)时成立“重庆周氏兄弟艺飞团”。能表演不同力度、不同形式的节目,如《三台九碗》、《杆竿》、《斗...[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1899年10月17日生于云南省宾川县彩凤村一个农民家庭,祖籍江西南昌罗家店。8岁起入私塾读书3年。1917年毕业于县城高小。1919年到昆明谋生不成,考入省立第一中学,后入昆明政法学校经济系求学。在此期间,受五四-影响,积极投身学生反帝爱国斗争,曾参加省立一中“...[详细]
张修 (1914—1992年)女,北海市人。别名达璐、允修。民国15年(1926年)在广州读中学,21年至上海参加文化、工人运动,23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上海文化总同盟秘密交通员、 上海沪东工厂支部联络交通员、教员等职。26年11月—27年8月先后在广东紫金小学、东莞国声小学、广州战时...[详细]
张文元(1910,5—1992.4) 别名文魁,江苏太仓人。擅长漫画。30年代在上海从事漫画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漫画作家协会战时工作委员会, 先后在《抗战画刊》及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艺术科工作。抗战胜利后,在上海、香港等地报刊发表进步漫画作品。1949年后在《新闻日报》工作,参与创办《漫画...[详细]
张渭良(1923.6~1992.12)生于今朱家桥乡。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4月30日夜执行任务返回驻地时,触发 ,全身六处负伤,左腿股骨断裂,滚爬10天9夜,返回部队。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英雄”、“坚强战士”称号,记一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