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俊卿,1915年10月8日生于四川省江津县。父兄务农,他自幼在农村长大,养成了勤劳吃苦的好习惯。1931年小学毕业,1933年初中毕业,1937年高中毕业后于次年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森林系,1942年7月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在高中和大学期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他和学校师生们一...[详细]
蔡敏(1920.12.14—1991.10)生于广东省揭西县五经富乡坡头圩。早在青年时期就积极追求进步,接受党的影响,参加革命活动。1938年正式参加革命工作,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政治部 干事;在皖南事变中,突围时被捕,囚于上饶集中营,在狱中,坚贞不屈,同国民党顽固派...[详细]
朱智贤(1908一1991年),字伯愚,赣榆县赣马人。教育、心理学家。1930年,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赴日留学,考取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大学院教育学系研究员。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回国在高校任教。先后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教务长兼中山学院院长,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兼教育组长,全国著名心理学杂...[详细]
祝菊芬(1911~1991) 1911年出生于清澜镇云路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昌县清澜乡平民夜校教员、清澜党支部书记。1928年6月往香港找中共广东省委,后经省委介绍,由中共南洋临委(在新加坡)分配工作。历任新加坡小坡区团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大坡...[详细]
周原冰(1915~1991),原名周元斌、生于民国4 年(1915 年)12 月13 日,天长县石梁镇人。在革命形势和进步老师的影响、教育下,周原冰于民国23 年4 月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先是在家乡与人一起创办《今天》、《准备》等进步刊物,继而又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参加...[详细]
周晓江(1908一1991),曾用名朝锦,东海县曲阳乡赵庄村人。父周九华是清末秀才,一生以教书为业。周晓江从小随父读书。民国10年(192年)后,先后在房山高级小学、江苏省立第八师范、东海中学就读。 在学生时代,他和一些进步青年阅读《资本论》、《经济学》等革命书籍,寻求革命真理。民国19年春...[详细]
郑昌明(1917~1991年) 郑昌明,安徽泾县人。先入上海复旦附中读书,后在正则会计学校毕业。民国23年(1934年),任镇江中国国货公司会计。抗日战争时,先后在长沙、桂林、贵阳中国国货公司和重庆上川实业公司任会计科长、主任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上海新星药厂、...[详细]
俞龙孙(1895—1991) 男,编剧。浙江嵊县城关镇人,祖籍上虞。俞8岁能书,蜚声乡里。1923年,经蔡元培先生介绍赴新加坡任教,并创办了国际幻术学院。1939年在印度与著名画家徐悲鸿联合举办过书画展,誉称“徐画俞书”。解放初回国定居乐清市。俞自幼爱好戏曲,在南京就读时校方进行音乐考试,他别...[详细]
游好扬,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游好扬(1915~1991),吉埠镇大溪村人。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警卫排副排长,红一军团保卫局警卫排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详细]
姚克(1905~1991) 原名姚志伊、姚莘农、笔名姚克。安徽歙县人,生于福建厦门。东吴大学毕业。 30年代初致力于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介绍和翻译。民国21年(1932年)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作家,翻译完成了鲁迅《短篇小说选集》的英译本,并与鲁迅成为交往密切的朋友。鲁迅对姚克“以西文介绍中国现状...[详细]
徐中舒(1898~1991),初名道威,字中舒,后以字行,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 徐中舒出生于怀宁县月形山徐家畈,3 岁丧父,5 岁随母入安庆清节堂,7 岁就读于育正小学,民国3 年(1914 年)考入安庆第一师范学校,民国5 年毕业后留附小任教。民国7 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数理系,次年考入...[详细]
许幸之(1904~1991),学名许达,笔名霓璐、天马、屈文、丹沙。祖籍歙县许村,出生于扬州,文艺活动家,美术教育家,文学家,影剧编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民国6 年(1917 年)从吕凤子学画。民国8 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东方艺术研究所深造。民国13 年...[详细]
薛铭三(1906~1991年) 薛铭三,江苏江阴人。民国22年(1933年),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任江阴青阳中学校长。民国24年,任上海正泰橡胶厂经理,并创办金刚百货公司。民国34年,创办金刚橡胶厂。1956年,企业公私合营,任金刚橡胶厂私方经理。 民国24年,薛在正泰橡...[详细]
谢秋声(1915~1991年) 谢秋声,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国17年(1928年),入上海中医学院学医,毕业后师从名医谢利恒及顾筱岩,参与《中国医药大辞典》,并潜心钻研外科。民国23年起,在家乡悬壶济世。八一三事变后移居市区继续开业。1956年,进上海市国营贸易企业职工医...[详细]
吴雪之(1906~1991)祖籍歙县北岸字锡之,又名承康,生于今南翔镇。民国19年(1930年)上海惠灵英文专科学校毕业,考入位于真如的上海国际无线电台,任会计处打字员、电台业务员同益会负责人。民国20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民国22年,因领导员工-而被辞退,任上海合盛洋行英语翻...[详细]
武畴九,男,生于一九〇一年,兴平市东城周村四组人。幼家贫,2岁丧母,其父为清末秀才,在本村教书。 畴九随父就读,后入兴平高小,幼学功底扎实,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安杨虎城将军所办的“中山学院”。时校长为刘含初,教育长王子休,“四·一二”学院停课,由吴平轩举荐任省图书馆会计,学院复课后,完...[详细]
〔汪乃贵(1905~)〕金寨县丁家埠人。民国17 年(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时期,任商城独立团连长,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三师营长,第四军二十八团团长,第十师师长,第三十九军九十师师长,八十九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详细]
漆先应(1916~1991),金寨县斑竹园镇人,出身贫苦,少年靠给地主放牛为生。民国18 年(1929 年)立夏节-后,在当地参加了少年模范连。民国19 年参加乡农民自卫队,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当通信员。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后,民国25 年任特务营...[详细]
戚先初(1913~)原名漆先初,金寨县斑竹园镇人,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鄂豫皖革0据地参加了保卫苏区的斗争。民国23 年(1934 年)随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三营特派员、冀鲁豫军区八分区保卫科长、冀鲁豫军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