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1911~1990年),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20年(1931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学院,留校任助教两年后,赴燕京大学进修,获理学硕士学位。民国24年,先后任福建省炼油厂厂长、总工程师,福建省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员、液体燃料试验室主任、工业研究所所长。抗日战争期间,林一研究从松根里提炼出代...[详细]
林文英(1937~1990年),同安县官浔村人。1957年考入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1961年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到陕西省从事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先后担任地质组长、地质科副科长、副总工程师、高级地质工程师等职务。 林文英曾参与编制《仓村井田精查地质报告》、《蒲白矿区总体详查地质报告》、《盐场矿区...[详细]
林建宇,杉洋村人,生于民国18年(1929年)3月。18岁在芝南中学(现古田三中)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任党支部书记、交通员等职。民国37年初由党组织委派到福州协和高级农业职业学校读书,组织-,创办《拂晓报》。 解放初期,建宇在福建人民革命大学学习结业后,任南平地委党校政治指导员、生...[详细]
林赐福(1925~1990年),同安县马巷人。13岁开始学艺,年青时曾拜陈宗塾为师,擅长丑角。40年代在《管甫送》中饰管甫,被誉为“手杖丑”;又在《周古岱》中饰周玉姐,以女丑闻名。以后受陈宗塾傀儡丑的启发,独创“布袋戏丑”,把布袋戏的表演运用于角色创造。《审陈三》中的班头爷是他的绝招,刻画一个卑...[详细]
林春霖(1961~1990),1961年9月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县埭头镇汀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生活贫困,辍学在家务农,后担任大队民兵连长。 1980年12月,林春霖参军入伍来到海南岛。1982年初,他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充电专业学习,随即向党组织提出去西沙工作的申请。他的理由很...[详细]
廖国英,乳名观音仔,又名彦信,将乐县高唐乡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幼时入高唐乡私塾,宣统三年(1911)进南平私立流芳中学,民国4年(1915)考取南京金陵神学院,民国8年毕业,回南平流芳中学任教。民国27年赴美国杜鲁神学院学习,获神学硕士学位。民国29年回国,在福建协和大学道学院任...[详细]
蓝银妹,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生,福安坂中洋坪村人,自幼为邻村白岩下钟灿松童养媳,是江苏吴医(俗称“南京婆”)传人。她以青草药治疗妇科,尤擅长治疗不育症。她在原秘方基础上,融以自己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分别炮制出一、二、三号新药剂治疗不育症。对后天性不育症治愈率达70%以上。慕名求医问...[详细]
兰双奎(1935—1990),1935年农历十月十四日出生在陕西省临潼县康桥镇西街的一个贫农家庭,自小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幼年父母相继早逝,他与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是哥哥双全供养他在康桥小学、关山中学、西安中专上学读书。上学期间,他靠勤工俭学补贴费用,常常是节衣缩食,克服困难。 兰双...[详细]
赖荣光,原名凤养,长汀大同乡师福村人,民国二年(1913)十月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仅念过一本《三字经》。12岁丧父,13岁给财主抵债当长工,17岁学做纸。二十年(1931)六月,参加少年先锋队,同年十二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二十二年(1933)五月,任大埔区苏主席,并由共青团员转中共党员。曾出席福...[详细]
柯进来,安溪县崇善里溪头乡(今蓬莱镇蓬溪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十一月二十六日生于兴一里陈坂洋(今尚卿乡翰苑村)的贫苦农户李家。2岁时,送给溪头乡单身汉柯清抠为嗣。一年后,养父去世,为堂亲柯重璧妻傅庚收养。童年读书,及长,挑“摇鼓担”贩卖,足迹遍及安溪与邻县乡村。后拜彭圩铁匠杨火炼为师,...[详细]
江作宇(1922~1990年),凤都乡际面村人,民国11年(1922年)生。民国24年考入古田超古中学,继后在福州三一中学、永安省立师范等校就读。时值“七·七”事变发生,作宇奋然参加抗日宣传活动,组建剧团、歌咏队,到各地公演以唤起民众。 民国29年2月,作宇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组织委托,先后...[详细]
原军事学院训练部顾问。 蒋润观同志是江西广丰县人,1938年入伍,同年入党。曾历任学员、干事、副政指、特派员、股长、科长、县委副书记、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兼县委书记、师长、军政治部主任、高等军事学院战史教授会主任、总政保卫部长、福建省军区政委、军事学院副教育长等职。他是第五届全国人民...[详细]
江瀚(1927~1990),崇安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饱受地主和土豪劣绅的欺压。民国37年(1948)进入福建省建阳师范学校学习,阅读进步书刊,接近进步组织。 民国38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回到家乡,发动群众,迎接解放。同年5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先后担任文化干事、情报站长、见习参谋、助理...[详细]
胡一声(1905~1990) 胡一声,原名水庭,别号蔡若愚、何家烈,广东梅县人。出生于归国华侨家庭。早年在梅县梅州中学毕业。民国15年(1926)考入广州中山大学。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曾返回家乡参与建立中共梅南区支部。翌年“四·一二”事变后,他与郑天保回梅县筹划农民武装起义,并任广东工...[详细]
黄元起(1909~1990年),又名黄商予,福建福安穆阳苏堤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生,早年在福安读书。民国16年(1927年),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民国1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和-,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散发革命传单,张贴革命标语,深入到工人群众中进行社会调查,宣传中国...[详细]
黄寿祺,字之六,号六庵,小南区盐田(今盐田乡中街)人,民国元年(1912年)9月生。幼承家学,民国17年初中毕业,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级中学第一分校(后改名理工中学)。翌年,考入北平私立中国大学文学预科,后升入本科国学系,民国24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 他在中学念书时受老师影响,对地方文献和桐...[详细]
黄群兰(1911~1990) 女,白河中厂乡迎新村人。出身贫困农家,15岁出嫁,38岁连生两胎,皆早夭。黄矢志学习接生,恰于1954年本县开展新法接生,被举荐参加县新法接生培训班,克服文化程度低的困难,掌握了新法接生技术。自购药品器械,风里来,雨里去,不畏山区行路难,30多年来免费接生800...[详细]
黄南森,南平市茂地乡汶浆村人。1977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南森自幼聪明灵巧,学会喂猪、种菜、砍柴等农活,养成热爱劳动好习惯。其父母为人诚恳,热心帮助邻里,常教育子女:“亲要帮亲,邻要帮邻”。父母言行潜移默化影响了小南森。他逐渐懂得做人不能光顾自己,还要多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多帮助别人。 1...[详细]
郭幼弟(1941~1990年) 郭幼弟,女,福州市台江区人,民国30年(1941年)生于台江打索埕的贫民家庭里。幼弟9岁时,父亲被国民党台湾飞机炸死,家中留下母亲、幼弟及4个幼小弟妹,迫于生计,翌年,幼弟随母亲在打索埕替粪商倒马桶。 1958年,台江清洁管理所成立后,幼弟成为清洁管理所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