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燕,男,(1937--1987),生于辽宁新民县。自幼多病,天资聪颖,善于学习、善于思考。5岁时,随母亲千里迢迢奔赴延安,从此过上了革命者的艰苦生活。北京解放后,随父母迁入北京。因早年患肺炎,肺部感染,长年肺病,学业因病屡断屡续,最后辍学,长年在北京各个图书馆自学。能读善记、学识渊博,逐渐形...[详细]
张林召(1915—1987),女,隆坊镇人。农民,文盲,自幼喜爱剪纸,擅长人物造型。作品曾参加延安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馆与中央美术馆举办的延安剪纸展览,并曾在《美术》杂志发表,以其独特的风格,引起国内美术专家的重视和好评。张林召的作品已销往国外,美术评论家钟阿城评价说:“张氏的剪纸造型是中国民...[详细]
粘文华(1905~1987年),又名吴文华、连鸿元,泉州人。民国15年(1926年)6月任厦门店员工会理事长。民国1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被推选为厦门总工会(筹备会)组织部长,参与领导“二五”加薪、改善劳动条件的大-。是年,国民党右派在厦门发动清党,他与其他工会骨干转而秘密组织赤色工会。民...[详细]
张志荣(1912.3-1987.5) 张志荣,河北省蛟河县人,1927年到呼兰。先在天和隆金店学徒,后到文明照相馆学徒。1933年开志荣照相馆。1945年"八·一五"日本宣布投降,张高擎中国国旗,在大街-庆祝,群众自发地跟着他,形成了一股长龙。1945年9月,抗联将领李兆麟派李玉敏、钟声、王...[详细]
张蕴锐(1910~1987) 安康县政协第七届常委、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安康县志》特邀。张蕴锐祖籍陕西大荔县,后迁居安康新城。11岁时丧父,半工半读,学业不辍。上联中时加入国民党,后任省立兴安师范附属小学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蕴锐与汪更生等人创办《雪耻报》,宣传抗日。1...[详细]
张季玉(1908~1987),男,汉族,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自幼在家塾读书,聘有石达开等老先生专为其执教。民国十三年(1924)入宜川第一高级小学读书,毕业后相继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于二十一年(1932)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法科经济系读书,二十六年(1937)毕业。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因在...[详细]
张昌龙 (1908~1987) 原名恒源,省璜乡谷口村人。小时为人家放牛,11岁随父到沙县打铁。12岁父病逝,又跟乡人当打铁学徒,学得一手修枪械的好技艺。 民国19年(1930)2月,昌龙在崇安县小溪坪参加红军,在红军军械厂当枪械修理工。不久,该厂抽调张昌龙等30多名工人去赣东北,编...[详细]
张步云,屏南县双溪镇文山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月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少时随父从事农业生产。年轻时代目睹国民党屏南县当局横征暴敛,在文山、岩后等边区破孩进步分子、“围剿”中共地下组织,心情无比愤慨。民国24年(1935年)在吴华禄、张家镇等人的影响下,接受革命思想,参加革命活动。当时...[详细]
曾洪武(1908~1987年) 曾洪武,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民国20年(1931)随父迁居四川省绵阳县东门外乡。 他于1942年被国民党征当壮丁。1948年初在淮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自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县-股长、-农场场长等职。他在淮海战...[详细]
袁改(1922~1987年),陕西华县人。民国27年(1938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四旅六九九团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区长、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书记。他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和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过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详细]
袁北海,1957年12月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祖籍河南省永城县)。其父袁治义,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学院的一名大尉军官,参加过解放大西南等战役,荣立过两次战功,后来转业来到河南省平顶山兴州机械厂。袁北海是他四个子女中惟一的一个儿子。 受父亲的影响,袁北海青少年时期有一股军人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详细]
叶青山,原名志泉,又名水长,长汀河田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农历五月初五出生于贫农家庭,年青时由亲友介绍进福音医院学医。民国二十八年(1929)三月,红四军入汀,正值天花流行,他与同事给红军指战员接种牛痘。毛泽东、朱德觉得他年青且有医术,便动员他参军,他欣然报名,担任军医。朱德高兴地...[详细]
杨维杰(1926~1987年),山东省高青县徐霞乡徐家寨村人。少年时在县城读过6年书,后到油坊当学徒。 民国35年(1946年),高青县解放,杨维杰参加高青城区工作队,担任区财粮助理员,负责筹集粮物支援淮海战役。民国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告别父母妻子,随军南下。1950年到宁化县...[详细]
杨世荣 (1917.2-1987.9)四川省营山县人,1933年参加了赤卫队,任红九军七十三团宣传员、师当通讯员。抗日战争,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当排长、连指导员,1938年任团政治处宣传干事、组织干事,1942年任三八六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三八六旅十六团总支书记。1943年,他调任决...[详细]
杨辉图(1911~1987) 杨辉图,原名杨为铭,广东大埔人。出生贫苦农家,早年在家务农。民国19年(1930)参加坪山农民起义,当赤卫队员。起义失败后,杨流落到闽南一带当油漆工。 民国21年(1932)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东进福建,攻占漳州。杨在龙海县石码市得到消息,欣喜...[详细]
杨朝坤(1923~1987年),民国12年(1923年)生于泉州北门外石塘前乡(今属鲤城区北峰镇群石村)。15岁往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先当佣工,后从事小商贩。50年代初创立西贡裕华侨行有限公司,事业发展迅速。到60年代后期,分公司已遍及美国旧金山、菲律宾马尼拉、泰国曼谷和新加坡等地。 杨...[详细]
熊德基(1913~1987年),又名吕晓、鉴堂,江西南昌人。民国24年(1935年)考入中国大学文史系。曾因参加学生抗日活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由校方保释出狱。民国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两次与党组织中断关系。民国35年受聘于厦门大学,担任历史系副教授。次年春与中共闽西南党组织取得联系,继续为党...[详细]
离职休养干部、江西省军区原顾问。 谢锐江西省弋阳县人,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2月参加工农红军,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指挥所部参加苏中“七战七捷”、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著名战役;建国后先后任华东装甲兵参谋长、装甲兵学院...[详细]
肖作霖(1908~1987),名克念,今茅塘乡涧溪人。民国15年(1926)2月,考入黄埔分校第六期,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四·一二”-事变后,投入张发奎部教导团,任连指导员,参与东征讨蒋。逾年入南京中央军校黄埔系军官研究班。民国18年,肖任唐生智军总指挥部宣传科长。冬,唐在郑州通电反蒋,兵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