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求臧(1899—1986),名尔寿,号求臧,以号行,鄞县黄古林(今古林镇)施家村人。1925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土木系,任沈阳奉汉铁路公司技术员。1929年任宁波市政府工务局工程师。1931年宁波市撤销并入鄞县后,任鄞县政府建设科技正、第二课课长、技术室主任,参与建造灵桥、宁穿公路、栎社机场及...[详细]
史萍(1933—1986) 山东黄县人。贫农家庭出身,1942年曾在沈阳学织布。1948年2月在国民党第六军骑兵团通讯排当传令兵;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通讯员、警卫员,后任班长, 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3月在解放军一三二师炮团警卫排任排长,1954年曾被评为优秀干部;1955年2月后到1...[详细]
沈叔羊(1909—1986),嘉兴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早年肄业于天津南开中学。1930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在校时曾从著名画家赵叔孺学习中国画。1932年毕业于上海法学院。1935年东渡日本,在大阪商业大学学习。1937年归国,在父亲沈钧儒指导...[详细]
撒光铨(1903~1986) 鼓楼区政协原副主席。原名玉衡,回族,安徽省和县人。1956年1月加入民主建国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南京市建筑五金厂副厂长、鼓楼区电机电缆厂副厂长、鼓楼区政协兼职副主席、市微风电机厂副厂长等职。1965年5月退休。1986年2月病故。...[详细]
邱艾军(1920—1986),原名家绰,古袍乡人。1939年在桂林中学读书时,因传播进步书刊而-辍学。1940年,先后在桂林文协、读者书店、《新华日报》桂林发行部工作。1942年秋, 考入中山大学哲学系深造。 1946年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并参与进步刊物《生活导报》。1947年,他大学毕业...[详细]
皮亚元(1889~1986),平江县人。民国13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队排、连、营、团长等职。21年任国民党海军镇江雷电学校特别党部书记长。后任国民党第六十三军副军长、骑兵五师政治部主任、骑兵五军政治部主任、国民党甘肃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第三军军法副监兼少将...[详细]
潘源来 (1903~1986) 潘源来,浏阳县丰裕山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ft。1918年毕业于楚怡小学,次年 考入长沙雅礼中学,1924年人南京东南大学经济系,1930年毕业后经周鲠生教授介绍去武汉大学法学院当助教,1933年与刘秉麟教授合著《世界倾销问题》。后来又从事翻译...[详细]
潘非(1918—1986),原名凤石,平湖人。1933年,稚川初中毕业,去松江一家当铺做学徒。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六十二师政训处在平湖招收抗日青年,潘非报名参加,行军途中自动离队,到山西参加八路军晋西独立支队,当宣传员,后任宣传队副队长,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派往山东高级党校学习,结业后,在...[详细]
(1902~1986)农金仙,女,大旺乡洪汤村人,1927年7月参加农-动,任天(保)向(都)农军通讯员。 1930年3月,当选为天向南区苏维埃政府妇女委员,并任天向农民赤卫军妇女宣传队长。 在扩大农军武装,打击国民党政府的斗争中,农金仙带领妇女宣传队到巴麻 (今田东印茶) 、龙光、燕峒...[详细]
慕容楚强 (1893~1986) 慕容楚强,字心矩,化名余化民,浏阳县路口慕家冲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9岁人私塾,12岁就读于岚烟小学,次年因家贫辍学,在家织布、务农。及长,身材魁梧,为人侠义,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乡邻称之为“翻天印”。 1925年8月,他由潘心源介绍...[详细]
米谷(1918—1986),原名朱禄庆,学名朱吾石,笔名除米谷外,还有MK、李诚、石兰、令狐原、封宁等,海宁斜桥人。早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和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7年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和创作,与华君武一起创办漫画研究班,为《前线》刊物作画。1942年到苏北任新四军一...[详细]
卢英桢(1914~1986年),男,壮族,利周瑶族乡百达村人,草医。1955年学习行医,为民治病。1958年利周卫生所聘他入所,从事草医,1970年解聘后到凡昌大队任赤脚医生。擅长骨折、跌打损伤、风湿、小儿惊风、发痧等病的治疗,还会用针灸灯花灸给群众治病。为人忠厚善良,医德高尚,慕名求医者甚多。...[详细]
陆效宣(1890~1986),西安市新城区胡家庙村人。中学肄业,承家教习学中医,医术精湛,尤擅妇科。民国22年(1933年)起,历任长安县斡珥垛乡乡长、第九区民团代团长、浐桥乡联保主任。民国34年(1945年)10月就任西安市第十区副区长,直至解放。从政十多年间,做过一些益于地方、有利人民的事情...[详细]
陆士嘉(1911—1986),女,萧山城厢镇人。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物理系。后曾任4年中学教师。1937年考入德国哥廷大学,学习物理,并以优异成绩获洪堡奖学金。后改学航空,时为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惟一的女学生和中国籍留学生。1942年,陆士嘉《圆柱射流遇垂直气流时的上卷》论文被通过...[详细]
罗锦春(1906.9~1986.5.9) ,天平乡天厚村人。幼时随父在藤城读书,考入梧州第二中学(旧制)学习4年,毕业后在梧州当家庭教师2年,后在藤县中学任教2年。 民国17年(1928)10月考入梧州广西大学预科班,21年毕业。是年广西选送公费留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取英国曼彻斯特工学院,攻读...[详细]
罗化千(1901—1986),原名罗空,号浮云,富阳新登镇人。其父擅长书法,化千自幼濡染,酷爱习字。父殁后,随兄放牛,自号“江东牧童”。小学毕业后,入浙江省立蚕桑学校攻读。蚕校与西泠印社相近,乃于假日前往观摩,学习八法,获得吴昌硕、王一亭诸名家指点,业遂大进。旋入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深造。于右任、蔡...[详细]
罗恒福(1930~1986),宾州镇三联街人。先后在新宾小学、培福初中、南宁高中求学,后考入唐山铁道学院,习桥梁隧道专业, 195年毕业,任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技术员,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晋升为工程师,1960年晋升为主任工程师,1982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85年,参与该院设...[详细]
李子元(1917~1986),河北省威县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于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威县农民协会秘书、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冀南区四分区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中共清江县委员会书记,中共威县委员会书记,中共河南省新野县委员会书记,中共南阳地方委员会组织部部长...[详细]
刘镇湘(1906——1986),生于防城县光坡乡。别名继生,先后毕业于防城高小和钦州旧制中学。18岁时考入黄埔军校,是第五期毕业生,后在陈济棠的第二军任连长,营长、团长。 1936年陈济棠下野后,刘回乡居住。1937年在湖南省任省办公室主任,1938年调任湖南军第二团团长,同年调到156师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