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孟源(1913—1985)宁津县大柳镇大柳街人。历史学家。1931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进步学生反帝-。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在北平和家乡之间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奔赴山西参加八路军。1938年去延安,先后在边区师范...[详细]
钱俊瑞 (1908~1985) 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30年后历任上海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上海塔斯社记者,《世界知识》、《永生》、《观世界》等刊物主编,新四军军调处执行部干部,北平解放日报社论委员会主任,中共遣屏县委书记,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政务院文委秘书长,国家文化部副部长、...[详细]
庞钧(1914—1985)原名庞正俊,别名赵鸿飞。禹城县东庞桥村(今属禹城市)人。 1930年入安仁第四高小上学。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禹城县委政治交通员、禹城六区区委书记、鲁西北特委交通科长、八路军一二九师武装工作团副团长等职。1939年2月任中共鲁西北特委三地委组织干事。1...[详细]
爱乡华侨 倪端仪,晋江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生于安海镇一书香门第。从小聪慧,喜爱吟咏,入学从师,学业优异。 1951年,她任厦门女学教职,后南渡印度尼西亚,担任过家庭教师、小学教员、校长以及泗水女子中学教师多年。 抗日战争后期,她弃教从商,于香港、上海等地致力商务活动...[详细]
马树良(1905—1985)临清县林庄村(今属临清市)人。1929年在江西永丰参加工农红军。 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军委后勤部供给部处长、东北军区军工部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煤炭部安全监察局局长、生产司司长和中央监委驻煤炭部监察组代组长、燃料化学工业部政工组副组长、...[详细]
马如林(1920—1985)费县两泉庄人。1956年到蒙阴县常路供销社工作,后任经理。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急群众生产、生活之需,每年下乡售货260余次,并坚持为11个村的785户农民上门送货。1963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 ...[详细]
马楚珍(1909—1985)字宝忠。回族。青州人。年轻时行医售药,常减免贫苦病人药费,颇有声望。他曾掩护中共地下党员进行活动,并给以经济支持。1946年当选为益都县参议会副议长。1948年益都解放后,当选益都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和县工商联委员。他倡办伊光织布厂,发展回民经济。1954年当选为山...[详细]
卢兼三(1905—1985)名效周,字兼三。莒县小店镇卢家孟堰村人。1925年毕业于莒县师范讲习所。1933年创办青岛崂山初小班。1941年调任滨海专区参议会秘书。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滨海公学总务主任、滨海工委委员,1951年任曲阜师范学校副校长。1985年病逝。 ...[详细]
优秀自行车运动员 李玉凤,莆田人。1940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52年回国。在莆田二中读书时,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掌握了自行车运动技能。 1956年,玉凤第一次参加全国自行车比赛,获得20公里和25公里公路赛两项冠军。1958年,调到福建省体工队自行车队集训。在集训中,她表现了不...[详细]
李小峰(1966—1985)巨野县双庙乡华营村人。一等功臣,革命烈士。198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5年9月13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仅19岁。军区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记一等功。 ...[详细]
李文升(1914—1985)沂水县张马庄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任乡农业合作社主任。他带领群众开展植树造林,以林促农,仅1956年全村即造林4970亩, 获山东省大面积造林一等模范奖。1955—1957年,他连续3年被评为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1958—1966年任村支部书记,继...[详细]
李微含 (1922~1985) 陕西周至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39年入延安鲁迅师范学习,历任延安抗战剧团演员,延安边区教育厅文书,边区艺术学校教师,边区文协干部,中央印刷厂书籍校对科长,人民文工团创作员,北京市文艺处编审科长,北京市文联部长,《北京文艺》。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详细]
刘玉美(1903—1985)沂南县庙前车疃村人。全国先进生产者。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到沂东县寨西区做地方工作,后任副区长。自1947年5月,历任沂东县建设科科长、莒沂县林业所所长。1953年调沂水县任国营杨家城子苗圃主任。任职7年间,苗圃共培育各种苗木1000余万株,不仅满足了沂水...[详细]
刘雨辉(1900—1985)女。原名刘玉惠。广饶县刘集村人。1924年先后在济南女子养蚕讲习所、苏州女子产业学校就读。1925年夏,到济南女子职业学校任教,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节,把早期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带回刘集村。同年与延伯真结婚。 1927年, 因身份暴露,被校方辞退。后与党...[详细]
刘玉德 (1902—1985)陵县刘泮乡十里河人。 中共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1949年成立全县第一个互助组。1953年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又率先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任公社良种繁育场党支部书记,共引进农作物良种27个,试验推广14个。先后4次出席山东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详细]
刘廷怀 (1965—1985)兖州市小孟乡刘李村人。1984年底入伍。1985年4月随部队开赴云南老山前线,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6月11日, 刘廷怀随突击队向“211” 高地冲击,左腿被击中,但他全然不顾,仍然冒着敌人的炮火,连续抢救了5名战友。6月30日,伤情未愈的刘廷怀随连队到著名的“...[详细]
刘淑度(1899—1985)名师仪。女。祖籍德城区长庄乡北厂村,后定居北京。著名篆刻家。1918—1930年,刘淑度先后就读于保定高级小学、上海神州女子中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曾给著名文史专家郑振铎当助手,参与编纂了《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库》《李长吉诗集》《岑参诗集》;标点了...[详细]
刘庆亮(1922—1985)沂水县上窑村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出身农民家庭。 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入伍,在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直属侦察连当战士,参加了鲁南、淮海等战役、战斗。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六军七十六师侦察排排长。他数次深入敌后侦...[详细]
刘满朋(1966—1985)济宁市市中区土城乡董庄村人。1984年11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85年初,随部队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防御作战。12月2日,人民解放军打响了收复“A”高地的战斗,他任第二梯队的第二组组长, 任务是协助第一梯队消灭“A”高地敌人,救护伤员。在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