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1908~1983)安新同口镇人。早年积极参加-,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组织农民协会,反对土豪劣绅,声援北伐战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保属特委委员。1932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参与组织了党支部,教育鼓舞同志坚定革命信念。为反对敌人-政治犯,两次组织-斗争。 1937年抗...[详细]
陈乐元(1899~1983),幼名献瑞,著名琼戏丑角。万宁县礼纪青云村人,7岁丧父,替邻村人放牛。14岁到乐山戏馆学艺,改名乐元。“乐”字班解散后进入子番班,勤学苦练,初露锋芒,且风格独特;后加入郑长和、陈成桂、王昌华等组成的大戏班,在《刘保充军》中饰演主角刘保,既继承王昌华传授的表演技巧,又发...[详细]
程家骝(1918~1983年),汊口人,出生于贫苦家庭。13岁到沪、浙等地当学徒。1950年6月,因上海友宁烟厂解散返回家乡。同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财粮助理、副区长,县粮食局副局长、局长和中共县直机关委员会书记等职。 他在本县工作30多年中,勤勤恳恳,任...[详细]
陈方,1912年生,云南大关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在民主革命时期,历任中共云南省临时工委委员、省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吉林省军区敌工部部长,滇军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人民政府民政及人事厅副厅长、副秘书长、省人委...[详细]
宗良植(1908~1983年),汉阳(今武汉蔡甸)人。幼家贫,1925年来汉谋生,后在汉口四季春 餐馆从白案名厨李怀林学艺,满师后在汉口华阳楼、普宴春、会宾楼、三阳楼等餐馆、酒楼 帮工。 宗长期从事白案制作,成为武汉白案名厨。精通发面、子面、烫面、酥面及蛋糕、吉祥糕、 芙蓉糕的制作技术,能制作数...[详细]
周政凡(1927~1983),今临湘市贺畈乡人。1958年任乡镇企业办会计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4月调乡供销社工作,历任生产培植员、培植组长、供销社副主任等职。 贺畈乡地处大云山麓。1973年冬,乡政府拟在大云山建立多种经营基地,开发山区经济。他主动请缨,带领200多人,进驻大云山。...[详细]
周声汉(1894~1983),湘阴县城关镇人。民国3年公费留学日本,先后在东京成城中学、冈山第六高等学校、东京帝国大学农学系学习。14年学成归国,应聘执教于湖南省高级农校。15年,到唐生智主持的湘南公署任农业委员。唐生智出任湖南省省长后,周声汉任省建设厅技士,并兼课高农。17年,应聘到湖南大学负...[详细]
张学余(1887—1983)张学余,字国威,号灯灵,三里乡灵湖村人。1913年毕业于浔州中学。 张学余一生热爱矿业。从1917年到1973年的55年间,他先后在桂平的木圭、武宣县的三里、来宾县的凤凰等地汇股集资开办过7家锰矿。 1929年,香港铁业华商掀起大联合0,成立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详细]
章容(1917—1983),吴兴(今湖州)人。1935年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组织,从事革命活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美术系学习。次年6月随李公朴晋察冀边区抗战建国教导团工作。1940年在晋冀鲁豫边区青年记者学会北方办事处和华东《新华日报》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详细]
张鸿逵(1903—1983),字渐滋,辽宁省岫岩县大房身乡龙门村人,著名铁道建筑专家。1923年由岫岩南校中学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翌年改考唐山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1929年3月以优异成绩被选为留美研究生,入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深造。1932年3月完成学业回国,任京沪铁路轨道工程师。1936年...[详细]
余伟(1910~1983),女,平江县木金乡人。1927年9月参加革命,先后任乡农协会妇女代表、妇女会委员长、游击队小组长。1930年4月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游击小组长、女工部部长,省工会妇女部部长,中央党校学员,政治指导员,协理员,东北军大女生大队大队长,军大组织科副科长,步校直供...[详细]
余华祥(1939~1983),平南县环城乡西山下文头村人,1958年参军,1961年服役期未满就逃跑回来, 1966年在西山大队当民兵营长。1966年6月,“文革”开始,权迷心窍的余华祥积极活动,大打出手,乱揪乱斗,一心想在乱中要官夺权。1967年下半年以后,平南两派群众组织进入武斗0,余华祥经...[详细]
阎秀峰(1914-1983)山西天镇人。又名伟。1933年参加革命。1934年被捕入狱。后在狱中相继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36年9月出狱后,任中共河东工委书记、雁北工委书记、晋绥五专署专员、绥蒙人民政府副主席、晋南行署副主任。建国后,任川西行署副主任和党组书记、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详细]
杨威远(1884~1983),阳泉郊区义井村人。他一生酷爱武术,精通燕青拳、头连手、小洪拳、-刀、霸王锤、七节鞭等武术拳种套路。为使这些武术发扬光大,他先后授徒300多人,且非常注重武德教育,身体力行。1958年,在阳泉市第一届全 动会上,已74岁高龄的他以196.5分的总成绩荣获成人组武术比赛...[详细]
徐志朂(1907—1983),原名凤楼,以字行,出身永嘉枫林镇一书香门第。少年就读枫林高小、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后考取黄埔军校第五期、陆军大学第十期。毕业后,历任排、连、营、团长,第六十三师少将师长,陆军总司令部作战署中将署长,徐蚌会战“剿总”参谋长,第九军中将军长等职。 抗日战争中,曾参加诸...[详细]
谢济舟(1901~1983年) ,又名润保,临桂两江镇人。高小文化。民国4年(1915年)开始彩调艺术生涯,师从当地彩调界前辈邓木福、廖连华。勤学苦练,善于博取众家之长,表演技艺精熟,生、旦、净、丑都能胜任。在唱、做、念上造诣较深,善于舞蹈,扇花、站桩及各种行当的表演程式均优美,有鲜明的艺术特点...[详细]
萧靖甫(1918~1983),原名蓝柱林,华容县塔市驿镇人。1930年7月参加工农红军,1934年10月转为中共党员。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军宣传员、班长、连指导员、团俱乐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一二○师三五八旅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西平鲁、大同、左云县公安局局长,绥远...[详细]
吴如歧(1910—1983),古辣乡平易村人。曾就读于广西省立第十二初级中学。民国20年(1931年)考入广西大学预科,后升入广西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技佐、助教、讲师。32年(1943年)考取留学生,后因日寇沦陷广西,未能成行,到永淳初级中学任教。35年(1946年)春,任国民政府农业部西南...[详细]
伍律(1915—1983),青田仁庄村人。1939年,国立中央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先后任国立中央大学、中正大学和长春大学生物系助教、讲师、副教授。讲授比较解剖学、动物生理学、普通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动物技术学等课程。1947年,任上海东南医学院解剖系教授,兼任兰州大学动物系副教授,讲授组织学、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