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泮芹(1904—1983)莒南县十字路二村人。1954年任县联社铁工厂技术员,先后研制出既省工省料又使用方便的手摇水车、适用山地作业的山地车、双刃和单刃的手摇地瓜切片机等。1958年被省科协聘为特邀研究员。1959—1960年,两次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生产者。 ...[详细]
杨晦(1899.3.25-1983.5.14) 原名兴栋,后改名晦,字慧修。笔名丫、楣、寿山。辽宁辽阳人,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员。 杨晦出身贫苦,八岁入本村私塾,两年后入外村小学,后考入县立中学,因家乡灾荒,辍学考入沈阳东三省邮务管理局任邮务生。1917年...[详细]
薛光军(1917—1983) 原名薛正华。胶县南庄村(今黄岛区薛家岛南庄一村)人。1938年1月奔赴延安参加革命,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陕甘宁边区陕北公学关中分校政治部干事,中共中央组织部地方科干事,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总政治部秘书科副科长,中共辽宁省一地委委员兼法库县委书记,...[详细]
熊家风(1902—1983)沂水县王家庄子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在陕北参加工农红军,转战山东、东北地区,曾任四野四十七军军部管理主任。1949年因伤残复员回乡。回乡后带领群众兴修水利,科学种田,完成了1100亩的水土保持工程。1958年后任公社管委会副主任。1963年因病回家休...[详细]
熊参吾(1910—1983)原名熊殿礼。莱芜县黄崖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中共福建省监委常委。 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博莱县独立团宣传干事、山东纵队四支队后方司令部第五区队特派员、副教导员,一旅三团宣传股长等职。1943年,调地方工作,先后任滨海工商局赣海...[详细]
肖殷 (1915~1983) 原名郑文生,笔名肖英。广东龙川人。中共党员。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艺。历任《新华日报》编委,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石家庄日报》副总,《文艺报》副主编,《人民文学》主任,中国作协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文讲所副所长,暨南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中南局宣传部文艺处...[详细]
萧三 (1896~1983) 笔名天光、埃弥。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1920年留学法国、德国,加入中国共产主义者小组,1923年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回国后任湖南省团委书记,中共张家口地委书记,团中央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北方区团委书记。1927年赴苏...[详细]
文武彪 (1942~1983) 原名文武斌。山西文水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国营大众机械厂秘书,山西省军区国防工办秘书,工人大学教师,《山西文学》部。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战犹酣》、《理想之歌》、《献给周总理的花》、《大寨战歌...[详细]
王作亭(1948—1983)莱芜县东车辐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 人。197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书记。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打深井,修渠道,增加灌溉面积,解决人畜用水;修河堤3000米,整河滩地20亩,造林绿化800亩, 修建公路、生产路92公里,购置拖拉机13辆。1...[详细]
王亚平 (1905~1983) 笔名罗伦。河北威县人。中共党员。1926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193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战地服务队,任《春草诗丛》主编,1946年到冀鲁豫解放区,任冀鲁豫文联主任,主编《平原文艺》,1949年后历任《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北京市文艺处处长、...[详细]
王兴志(1919—1983)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村人。中共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本村组织抗日救国会,任会长。1940年后任临淄县四区粮秣站站员、渤海银行印钞厂股长,曾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共天津合成化学厂委员会书记。1978年任天津日用化学工业公司党委书记。1983年...[详细]
王兴田(1921—1983)掖县(今莱州市)人。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胶东第十六团三营副连长,胶东军区北海独立团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师营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三师三六九团副团长。建国后任武威步校训练部部长,武威炮...[详细]
王文介(1916—1983)又名王少白。寿光县南洋头村人。高级小学毕业后回家务农,兼为本村小学代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组织学生和村民举行抗日救国-, 抨击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35年秋,任中共寿光县六区区委组织委员。1937...[详细]
华南女大校长 王世静,闽县(今福州市)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于福州名门望族,祖父王仁堪是光绪三年的状元(一甲一名进士)。她从小在教会学校念书,笃信基督教。1914年,入华南女子大学学习。两年后,进美国晨边学院留学,成绩优异。在晨边学院毕业后,又到密执安大学学习。1923年,获硕...[详细]
王景峤 (1905—1983)无棣县吴季李村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半年后转地方任乐陵县动委会宣传部长。1941年12月任无棣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2年12月任庆云县农救会会长。1944年2月任中共渤海区三地委秘书长。1944年12月,任无棣...[详细]
王捷臣(1898—1983) 平度人。1935年到印度尼西亚经商。在印尼期间,积极参加华侨爱国团体声援祖国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1953年回国。1956年与其他爱国华侨一起,捐款在平度修建了华侨中学。先后当选为山东省第一、二、三、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一、二、四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委,第三...[详细]
王宝功 (1921—1983)泰安市人。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人民抗日独立第一师通信员、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宣传员和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一旅政治部干事。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七师政治部干事、团政治处宣传股长...[详细]
谭锡三 (1915—1983)原名谭怀恩。禹城市张庄镇李元庄人。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鲁西北特支警卫连指导员。1939年后,历任中共禹城县委组织部长、八路军一一五师武装工作团团长、禹城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运东实验区区长、宁阳县县长、泰西行政公署科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详细]
谭铁民(1932—1983)名铮,曾用笔名谭晓、集英。潍城区人。他在家乡上中学时,受其长兄(新闻记者) 影响,喜爱摄影。1948年4月潍县解放后,去益都县参加华东画报社工作, 后转入华东新闻干部学校学习。1949年4月随解放军南下,任浙江日报摄影记者。 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0年当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