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济林(1914—1983),湖北沔阳(今仙桃市)西流河镇丰铺垸村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湘鄂西警卫师二团班长、排长、连长,红二方面军独立团营长,五师十五团参谋长等职,参加长征。曾任冀南独立支队参谋长、冀南二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冀南军区十纵队二十八旅副旅长、五十八军...[详细]
郭子范(1905—1983),原名郭模。出生于定边县城。自幼入学。民国12年(1923)考入绥德师范,受李子洲等共产党人的影响,思想倾向革命。民国15年(1926)毕业回寮后,应汤中甫聘请,在县城高小任教,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高小校长、职业学校校长、民国定边县政府教育科科长等职。民国16年...[详细]
郭刁萍(1903~1983) 郭刁萍,广东南海人(一说为广州人)。出生于广州市黄埔水上贫民家庭,少年时常与弟、妹在河滩附近拾水流柴和捡拾蚬肉,以补助家庭经济,自幼养成勤劳习惯。民国3年(1915),他在堂兄的支持下,考入香港皇仁英文书院。 民国7年(1918),他回到广州,就读于宏英中学...[详细]
高岁成(1960~1983) 眉县金渠公社枣林大队农民。1980年1月,参加人民武装 部队,在石泉县-当战士。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石泉消防中队,他担任仓库保管员兼汽车修理工。 高岁成从入伍以来,刻苦学习,努力掌握消防技术,很快成为一个过得硬的消防战士。他在节假日到敬老院,...[详细]
高长久(1909~1983),曾用名夏世雄,人称老夏,字永安,代号老徐。店镇神堂沟村人。1926年2月投身革命,1927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从事农-动,曾组织、领导了“木头峪-”。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 工作。抗战胜利后...[详细]
冯绍绪(1908~1983) 后畔村人。自幼读书,青年时期投身革命,历任吴堡苏维埃政府科员,陕北省财政部长,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科长,财政厅粮食局副局长,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局副局长,他为解决边区军民的粮食困难,支援战争,做出了贡献。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军大举进犯陕甘宁边区,冯自动随军,...[详细]
冯康侯(1901~1983) 冯康侯,名(古“强”字),字康侯,后以字行世,别署老冯、老康、康翁、可叵居主人,因喜甜食,又号糖斋,晚年有目疾,遂号眇叟。祖籍广东番禺,生于广州。 广东名画家温其球(幼菊)爱冯聪颖,年仅8岁,即授以花鸟画法。民国2年(1913),12岁随叔父东渡日本。初入...[详细]
杜承德(1951~1983) 本县苗家坪乡乔家沟村人,出身寒苦,自幼养成不怕苦不怕累和不怕牺牲的高尚品德,曾在生产队参加农田基建时就抢救过几个被土压伤的社员,受到公社党委的表扬并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8年3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班长、助理员、副营职参谋。1983...[详细]
董德兴(1917~1983年),又名阿绍,民国6年(1917年)12月生,福鼎县点头大坪七斗冈人。5岁失怙,母迫于生计再醮,德兴幼年依伴祖母长大。8岁时便替人放牛,后常伐樵叫卖。 民国24年4月,德兴参加福鼎当地游击队,参与“抗租、抗债”和筹集经费等革命活动。翌年春,转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战...[详细]
邓振德(1905~1983) 字慎修,安康县毛坪人。少时就读于私塾,两年后因家贫辍学。私塾先生感其勤奋,家藏书籍供其尽读。二十九岁时,母亲和两个孩子于10日内先后病故,悲痛万分,更哀乡亲缺医少药,老不能寿,幼多夭折,遂矢志以医术济世为己任。承李雁南、杨和轩几位老先生指导,悉心研读医药经典和《...[详细]
仇荣明,1947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滨海县五汛镇四份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兄弟姐妹多,他仅读完小学就回家务农。 仇荣明出生在洒满烈士鲜血的英雄土地上,从小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熏陶。还在刚刚懂事的时候,父母就给他讲二舅爷、共产党员万志成在淮海战役中冲锋陷阵光荣牺牲的故事。上学时,老师讲述邻乡的共产...[详细]
陈延庭(1888~1983年),原名庆,马巷三乡街人。少时就读私塾。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入4年制的泉州府中学堂读书,毕业后考入当时全省惟一的高等师范学校——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经奏准授理科举人。 宣统二年(1910年),陈延庭到厦门竞存小学、公立中学任教。...[详细]
陈体强(1917-1983),中国当代著名国际法学家,福建闽侯县人。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1945-1948年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国际法,取得博士学位。1948年回国,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任教。1950年,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编译委员会副主任兼研究部副主任,其后曾任该学会常务理...[详细]
陈荣殿(1917年—1983年),漳州城区人,少时就学于漳州浔源中学。民国31年(1942年)毕业于湖南湘雅医学院,民国34年到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进修。回国后任南京中央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厦门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大连医学院外科副教授、教授,遵义医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等职。 ...[详细]
陈慧清(1909~1983) 陈慧清,女,原名陈金玉,原籍广东番禺,出生于香港普通工人家庭。八九岁时开始学绣鞋、纺纱、缝衣,做手工帮补家用。民国13年(1924)进入大兴织袜厂当童工。 民国14年(1925),转入华南织造厂做打纱工。同年6月,省港大-爆发,她与家人来到广州,曾先后在电器...[详细]
陈德(1914—1983),广东省潮安县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野战医院文书,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政治处副主任,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十六团政治委员,清河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第七师二十一旅政...[详细]
陈达士(1922~1983年),漳浦深土墩柄村人。生于民国11年(1922年)。陈达士5岁丧父,依靠母亲勤劳节俭维持生活。自幼勤奋学习。 民国33年,毕业于寻源高中。同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担任经济系同年级的学生会主席。陈达士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反内战的-。民国35年,著名经济学家王...[详细]
蔡培火(1889~1983年),号峰山。祖籍晋江容卿,后移居石湖(今属石狮市蚶江镇)。其父早年往台经商,全家遂迁居台湾。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培火出生于台湾云林北港。他从小聪明好学,初就读于台湾日本总督府办的国语学校,后又进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深造。毕业后回台湾,初任台湾阿公店学校教员,继...[详细]
白施恩(1903~1983年),微生物学家,同安县嘉禾里人。民国10年(1921年)夏毕业于鼓浪屿寻源中学,同年9月考人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民国13年转入本科,民国18年毕业,得美国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微生物学助教、上海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检疫医师、湖南湘雅医学院微生物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