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隆义(1879~1982),东陇镇东陇村人。小时曾念过几年私塾。 10多岁因父亡故,便承担家务农活。闲时喜习书法及武术,身体强壮。民国16年(1927)彭湃在苗海领导革命武装-,他是赤卫队出纳,负责运送军饷(银元)任务。解放战争时期,他家是共产党地下活动的地点。 他一生不沾烟、酒、茶,喜吃...[详细]
段发富(1931.6—1982.11)男,湖南省宜章县人。1949年参加游击队,建国初,参加土地改革,1952年,参加司法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2月至1967年1月和1972年10月至1974年6月任县人民法院副院长,1974年7月任县人民法院院长。 他热爱司法工作,在法...[详细]
丁仁堂 (1932~1982) 吉林德惠人。中共党员。高中毕业。1952年起历任德惠县二区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工农文教报》,《吉林扫盲报》副主编,中国作协吉林分会专职作家兼大安县大灰镇副镇长。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猎雁记》、《嫩江风雪》、《红叶》...[详细]
陈学鼎(1906—1982),耀县寺沟乡阿姑社人。 民国16年(1927)春,陈学鼎毕业于耀县乙种职业学校,后考入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在学校政治部主任邓小平、政治教官刘志丹的领导下,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18年(1929)冬,刘峨山声援甄寿珊“西北民众讨逆军”,在耀县成立...[详细]
陈君葆(1898—1982) 字厚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10月7日出生,三乡平岚村(今平南村平南片)人。幼年就读乡间私塾,11岁随父往香港,皇仁书院肄业后考入香港大学文学院修读政治经济并在圣士提反中学任教。民国10年(1921)大学毕业,应聘到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两年后调吉隆坡任七洲...[详细]
陈宏愚(1921—1982),原名张模。陕西省定边县郑尔庄人。 民国27年(1938),陈宏愚参加了革命。翌年,在陕甘宁边区师范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32年(1943),开始在定边县从事公安保卫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西安、汉中、城固、宝鸡、渭南...[详细]
陈汉标(1906~1982),广东兴宁县人。 民国15年(1926年),陈考入厦门大学理学院。翌年,转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民国20年毕业,留校任心理学助教。民国29年,留学美国,在衣阿华大学当研究生,获心理学博士学位。民国35年回国,任岭南大学教授。建国后于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任华南...[详细]
程秀山 (1912~1982) 笔名王华。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鲁南临郑人民抗日义勇队政治指导员,晋东南鲁艺实验剧团宣传员,延安鲁艺戏剧系学员,陕甘宁边区抗战剧团副主任、艺术干部学校教导主任,陇东剧团编导组长,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研究员,西北野战军1纵2师宣传队长...[详细]
祝世康(1901~1982年)又名廷模,字尧人。江苏无锡人。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大学,后赴美留学。民国16年,获印第安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赴欧洲考察,经苏联回国。先后于交通、复旦、劳动、中央等大学教授经济学、社会学。历任国民政府工商部法规委员会委员兼劳工司代司长、-简任...[详细]
张化南(1909~1982),今贾镇小辛村人,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读书,1929年毕业于聊城省立二中。1933年后,在冠县第四高小、第二高小教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参加抗日活动。1938年春,参加山东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十支队。1939年初,第十支队改编为129师筑先抗日游击纵...[详细]
张伯驹生于1897年,原名家骐,字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系张锦芳之子,后过继给伯父、民初曾任河南都督的张镇芳。张伯驹天资聪颖,7岁入私塾,9岁能诗文,素有“神童”的美誉。 伯驹先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收藏大家,他积极征购古代文物字画,使流落于社会的许多优秀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详细]
严秀英(1926-1982),女,青阳县人。生前任村党支部委员、妇女主任,曾被评为地区“三八红旗手”。 1982年3月3日,距村三里远的林场实然发生火灾,正值严秀英回家午餐时,她边跑边呼唤村民上山救火,一马当先,奋力与烈火博斗,终不幸被烈火吞没。 严秀英牺牲后,中共青阳县委追授她模范共产...[详细]
徐鹤云(1962~1982),生于闵行区。南京陆军学校教学练习营一-士,共青团员。1982年10月30日上午,在安徽滁县牛头山训练场地进行实弹演习时,发现掷出不远的手 正在冒烟,挺身从战壕中跃出,扑向生命受到威胁的战友,战友得救而自己牺牲。 同年(公元1962年)出生的名人: 赵志刚 ...[详细]
辛继朝(1933~1982),山东省莘县田庄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自幼读书,初中文化程度。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后,曾任中共冠县县委机关会计、共青团区委书记、中共冠县县委监委会干事、中共城关公社(区)委员会副书记、贾镇公社革委副主任和中共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共定远寨公社委员...[详细]
施骥生(1900——1982),字乐渠,今浮山镇人。骥生幼随父读,聪颖能诗文。母清廪生张竹泉之女,对子女教育严格,所以骥生兄弟都很淳谨诚朴。骥生20岁后即出外谋生,曾任安徽通志局编纂。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他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的秘书,后任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秘书,参加长城一带抗日活动,时常到...[详细]
裘世戎,京剧净角。又名裘振亭。诞辰:1920年,农历庚申年;逝世:1982年,农历壬戌年。 出身于梨园世家,为名净裘桂仙之三子,裘盛戎之弟。 自小便受到了父兄的影响。幼入富连成科班,入科后,在老先生们的精心培育和裘盛戎的帮助下,进步很快,既能唱铜锤花脸戏又能演架子花脸戏,是“世”字班里的当家...[详细]
任桂仙(1936-1982),女,常堡村人。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银行会计、出纳员、储蓄员。在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热情、积极、主动、周到"的工作作风,并对自己约法四章:上班不迟到一分钟;不早退一分钟;不少干一分钟;尽量让顾客少等一分钟。1979年,调往榆次市战备路储蓄所(今...[详细]
邱金兰(1937-1982),女,乳名巧兰,沿村堡乡沿村铺人。出身贫寒,幼年丧父,以至一度与母亲乞讨为生。15岁时拜秧歌名艺人"文明丑"为师,以其圆润的嗓音,甜美的唱腔,逼真的表演,在舞台上崭露头角。金兰天生口吃,登台演唱时却字正腔圆,故尤为观众所喜爱,后得艺名"盖平遥"。1955年,入榆次秧歌...[详细]
裴文中(1904年1月19日—1982年9月18日),出生于河北丰南。史前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46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一、二届中央理事会理事,第三、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常委。 裴文0身于清贫的教师家庭。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追求进步,追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