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甘牛 (1905~1982) 笔名甘牛。壮族。广西桂林人。民进成员。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毕业后任平乐中学、梧州中学、桂林中学、永福中学文学教师。解放后历任临桂中学、来宝中学、宜山高中语文教师,广西专业作家。广西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中国民研会理事。1920年开始发表作品。19...[详细]
吴青光(1916—1982) 原名吴宝宗。莱阳孙受村(今属莱西市)人。1932年考入莱阳县立中学。193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组建中共莱阳县委并任县委书记。1938年秋,赴延安学习,途经太行山区,被留在太行山区党委党校任组织科副科长、区党委对敌斗争研究会秘书。后随部队进军东...[详细]
沃广兴(1901—1982)济南市北园镇沃家庄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35年,创造韭菜延迟栽培法,解决了韭菜不能全年上市的难题。1938—1940年,杂交选育了北园脆萝卜。1945—1949年,采用保护栽培技术,使香椿在春节期间长出嫩芽。1953年,组织蔬菜互助组,任组长。1954年,任初级...[详细]
魏东明 (1915~1982) 笔名杨君辰。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1934年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左联,在北平主编《泡沫》、《浪花》、《北平新报每周文艺》等文学副刊,曾参加首都平津学生救亡宣传团,后历任武汉《通俗读物》、重庆《生活教育》、《战时青年》文艺,全...[详细]
王仙圃(1914—1982)海阳县(今海阳市)王家庄人。画家。幼年酷爱绘画,青年时期山水画已闻名乡里。1939年赴北平,加入雪庐画社,就学于吴镜汀门下,接触了一些著名画家,见识了一批名画,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其画作能剔除偏见,博采众长,独具风格。1941年,在北平中山公园举办《王仙圃国画展》崭露...[详细]
王培胜(1918—1982)莒县长岭镇洙流村人。1947年任村农救会长、党支部书记。 1955年在本乡率先建成初级农业社。之后大搞水利建设,带领全村建成1座60万立方米的小 (二) 型水库,使粮食亩产量由135公斤增至300公斤。1956年被授予“省农业劳模”称号。1958年出席全国劳模大会。 ...[详细]
王建芝(1918—1982)利津县大苟村人。自幼务农,1947年秋,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荣立三等功一次。1957年复员回乡,任大苟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农业连年丰收,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965年11月,王建芝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82年去世。 ...[详细]
孙照寰(1916—1982)又名孙业祥。安丘县凌河镇凌河村人。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分配至鲁西区泰西专署工作,历任科长、泰安县党团书记,长清县长、县委书记、县大队政委,平原省民政厅长、法院院长等职。1953年后,历任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干部司司长、中央监委...[详细]
孙亮亭(1918—1982)曹县高老家董吴庄(今属单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任中共曹县七区区委委员。1940年9月任鲁西南地委特务连政治指导员。1943年9月, 曹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任县大队副政委。任职期间,指挥县大队相继成立刘安庄、 韦老庄等6个联防区,将日伪军压缩在几个据点...[详细]
尚鉞 (1902~1982) 河南罗山人。中共党员。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曾任中共豫南特委宣传鼓动部主任,工农革命军四支队-表,上海《红旗日报》采访部主任,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云南大学、山东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北京市政协常委。1924年开始发...[详细]
容有略(1906—1982) 别字天硕、别号建雄,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香洲南屏镇)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9月19日出生。父早亡,小时由哥哥资助考入南屏乡容闳创办的甄贤小学,至民国9年(1920)6月高小毕业。1921年往香港入读私立英文专科学校,一年后因经济拮据辍学,以街头画像谋生...[详细]
邱桂香(1939—1982),女,著名武术运动员。山东平度人,家住台东区。 邱桂香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随父邱宝山习武。1950年,在青岛市第一届民族形式体育大会上,获武术表演优秀奖。1952年,代表青岛参加山东省民族形式体育大会,获个人短器械刀术剑术项目优秀奖,与其父邱宝山对练,双获流星锤、...[详细]
庞夫力(1918—1982)莒南县环河涯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莒南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文革”前任上海市机电一局党委副书记。“文革”中任上海市革委会常委、机电局党委书记。1977年曾被隔离审查。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详细]
米长茂(1911—1982)又名米子盛。回族。齐河县人。伊斯兰教经师。1924年在济南北大寺学习阿文。1927年先后在益都(今青州市)、济南、临清、沈阳、河北、天津等地攻读伊斯兰教经学。1935年在天津西大寺毕业。后在济宁、齐河、济南等地任清真寺教长。1961年12月后,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研究...[详细]
孟庆甲(1920—1982)字颂魁,号潍农。昌邑县潮海村人。他幼年在村塾读书。抗日战争以后,先后任过小学教师、县政府书写员,后又任潍县广文中学和华东煤炭学院职员,工作之余,专习书法。1971年调泰安文物管理局任文史员后,开阔了眼界,更增强了苦练书法的决心,经过几年功夫,书艺大进。50年代末,开始...[详细]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字元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州人。曾担任南京政府-,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详细]
罗书肆 (1918~1982) 笔名翼如。湖南长沙人。民盟成员。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任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助理,重庆《时与潮》杂志编译,重庆前中央大学附中英文教师,武汉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出版社、《译文》、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详细]
李占鳌 (1910—1982)安丘县泉二头村人。 1947年在金堆区帮助征收粮食。1948年任金堆区粮库保管员。1950年,调官庄区粮库,一人负责高家营分仓的全部工作。 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对管理粮仓他总结出“防得严,捉得勤”的捕鼠法,还创造了夏粮“通风笼高温”及秋粮“敲打粮面,冷冻杀...[详细]
李玉香(1926—1982) 艺名“大嘲”。女。胶县(今胶州市)李家河村人。全国先进工作者,戏曲演员,青岛地方剧种——茂腔艺术的代表人物。李玉香自幼家境贫寒,靠父母游乡卖唱为生。她天资聪颖,受其母姜氏(肘鼓艺人,艺名“二花包”)的教诲, 5岁时就开始盘凳子演唱,18岁时与其弟、妹组成“李家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