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仁 (1901—1981) 青岛市浮山后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担任崂山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浮山后村支部书记。1927年调中共青岛市委分管农民工作。1928年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29年初调济南参加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工作, 任组织部长。1929年8月任中共山东省临...[详细]
王桂兰(1933—1981)女。费县兴国庄人。1958年初,已是两个孩子的0她, 带领女子突击队参加水库施工,成绩突出。是年8月,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共青团先-表会议。 返回后,即率突击队到许家崖水库工地施工。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2月,出席全省农业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7月任费县妇联...[详细]
谭桂明(1916—1981) 原名福鑫,又名贵盟,南蓢崖口村人。中山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毕业,1934—1935年在该校(当时改名为简易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书。1937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中山县四区崖口乡支部书记,四区区委委员与书记,中山抗日游击大队、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逸仙大队队...[详细]
汤鲁泉 (1913—1981)名升文,字鲁泉。寿光县汤家庄人。1938年6月参加八路军鲁东游击队。 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团供给处干事、主任、处长,二十六军供给部副部长、部长、中共二十六军后勤部党委书记等职。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二十六军后勤部部...[详细]
孙庆瑞(1938—1981)蓬莱人。跳伞运动员,运动健将。1958年,在济南市国防体育俱乐部跳伞俱乐部被选入山东省跳伞队。1959年,选进国家跳伞集训队,曾任集训队队长。1960年在北京举行的航空表演中,与李兴旺、王志先一起,以平均距靶心2548米的成绩,打破了男子1500米集体综合跳伞世界纪...[详细]
任晓麓(1907—1981)名任熹,号晓麓,别号倦翁。济南市人。20年代末在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拜著名书法家丁佛言和著名金石学家陆和九为师。毕业后在济南任中学教师。“七七”事变后曾任曲阜县县长。解放后专门从事书法教学和研究。任山东省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其作品常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宾。 著有《印话...[详细]
邱树昌(1954—1981)济南市人。1975年6月,分配到济南油墨厂工作。197 9年4月, 当选为轧墨班班长。他带领全班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集体。1981年9月19日下午4时,邱树昌下夜班正在家休息,听见邻居徐志俭家中因煤气罐发生0室内着火后,他第一个用斧头劈开门,...[详细]
邱士长(1911—1981)泰安市人。1929年考入泰安师范讲习所,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2月,任学校自治会组织部长。1933年后,历任中共泰安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中共泰安二区区委组织委员、中共泰安师范讲习所特支组织委员。“七七”事变后,赴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山东泰沂山区新四军二旅后勤部长。...[详细]
牟中珩(1898—1981)字荆璞。黄县(今龙口市)大牟家村人。曾任国民党五十一军军长、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幼年就读于其父执教的育英学堂,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继入第十八混成旅任少尉掌旗官,又应招到四川宜宾任上尉军事教官。1926年,应招张宗昌部任中校团副、团长。不久去职回乡。19...[详细]
孟庆科(1901—1981)莒南县后寨子村人。1952年带头成立农业合作社,任副社长。创谷子亩产400公斤、玉米亩产500公斤的纪录。1952年相继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和华东地区农业劳动模范。 ...[详细]
刘子衡(1905—1981)原名刘位钧。滕县(今滕州市)城关杏花村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出身于佃农家庭,21岁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简称“二师”)。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 残酷破孩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二师学生共产党员王泽新、刘德荣、张化恪、张育东等被捕。全校师生群情愤慨,他被公推为代...[详细]
刘永昌(1918—1981)莱芜县羊里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抗日工作。新中国建立初期,先后任杭州市贸易公司经理、浙江省商业厅副厅长。1954年后,调轻化系统工作,相继任化工部吉林公司副经理、吉林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山西省化工建设公司经理、化工厅副厅长、轻化厅...[详细]
刘芳玉(1907—1981)艺名“万盏灯”。淄博市博山区龙门乡石门村人。五音戏演员。18岁拜王焕奎为师,学唱小旦,20岁时自成戏班演出。主要剧目有《罗衫记》《江南城》等。1949年后,参加淄博市五音剧团,为该团主要演员之一。1981年去世。 ...[详细]
李厚生(1904—1981)曾用名李明。招远县(今招远市)高山洼村人。农业科技专家。初中肄业后在本县小学任教。1926年初,在莱阳田家村创立少年同志社私立高等小学,任校长。1928年,在福建加入共产党外围组织“红色互济会”。1932年,回招远开展救亡活动。 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道头...[详细]
李冠智(1919—1981)原名李仁勇。寿光县东埠乡三官庙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鲁东游击第八支队任宣传员。 1939年5月,在山东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6月学习结业后,历任山东沂水县四区区中队文化教员、政治指导员, 山东鲁中第二军分区沂北独立营副营长、 山东军区三师九团三...[详细]
来为民(1910—1981)原名逢均,字伯衡。莒县夏庄镇-子村人。1938年夏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地委秘书长。1949年过江南下后,先后任水产部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等职,是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委员。1981年6月病逝于广州。 ...[详细]
淩鸿勋(1894—1981),字竹铭,广东番禺人,铁路工程专家、教育家。1915年毕业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科,旋即由交通部派往美国桥梁公司实习。1918年回国,任职于交通部,参与黄河新桥的设计审查和国有铁路建筑及车辆规范的拟订工作。同时,还借调至南洋大学授课,担任过代科长、代理校长。19...[详细]
郭守明(1922—1981)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曲阜市城南东郭家村人。出身雇农家庭。1942年20岁时被侵华日本企业招为华工,后逃离。1943年被抓壮丁, 在天津西韩留堡伪治安军里当兵。3个月后,偷跑回乡,靠卖豆腐、扒虾为生。1946年,曲阜第一次解放后,任东郭家村的民政组组长。194...[详细]
郭少英(1916—1981)临清市畈疃村人。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任中共临清中心县委书记。 1943年2月后,历任中共清博县委书记、冀鲁豫第二工委书记等职。1947年9月,任冀鲁豫第六(运东) 地委副书记、专署专员兼-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城建部人事司司长、地质部探矿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