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琴余(1902—1980年) 潘琴余,练塘乡东三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出身于贫农家庭,以租种地主田地为生。解放后,怀着翻身作主的喜悦积极参加各项工作,被推任东三村农会主席。1950年,带领村里贫下中农投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时,毅然送独子潘德良参军。1951年秋,练塘地区...[详细]
孟昭亮(1916—1980) 公安藕池镇天府庙人,老红军。十一二岁便跟随父亲孟广春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参加共产党。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侦察员、科长、师政委等职。建国后,先后任政务院人事局副局长,-局长、顾问,副省长。 1980年4月28日,孟昭亮不幸病逝...[详细]
罗道南(1901-1980)少将,军长。字希程,湖北通城黄袍山望湖洞人。l90l年生。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政治科毕业。历任浙江省保安团团长。后任少将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回乡任通城县抗战动员委员全军事股股长,第八十—师罗启疆部副官长,衡阳新兵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粤汉铁路交通 总队少将总队长。-...[详细]
林举岱(1913~1980) 教授。会文镇北山村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京)燕京大学。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在北京女子中学、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历任教导主任、战地新闻记者、副教授、教授、历史学系副主任、函授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际欧美社会历史研究员等职。...[详细]
梁星玉(1960~1980年) 梁星玉,江苏宝应人。1967~1974年,在石泉路第二小学读书,1978年毕业于勤建中学。1979年2月进上棉一厂工作。 梁星玉在中学读书去嘉定县唐行公社劳动时,遇到一农船被撞下沉,他立即跳入河中对正在下沉的船只救人搬物。在上棉一...[详细]
法尊介绍 僧人。俗姓温,字妙贵。1902年生于河北深县。在五台山显通寺玉皇顶出家,在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曾先后入武昌佛学院、北京藏文学院学习法相、因明及藏密,师从太虚和大勇和尚。后随大勇组织的赴藏学法团到西康甘孜,从昌都安东格西专攻藏文。1932年入藏,在拉萨哲蚌寺学习。1936年在重庆代理...[详细]
金月华 (1927—1980) 女,化装管理员。上海市人。1943年进上海越剧学校(天潼路)学戏。1944年在浙江路浙东大戏院任演员,后在曹家渡三民大戏院、徐家汇大戏院、卢家湾星光戏院当演员。1950年4月参加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当演员,不久转行当化装管理员。长期在剧院内负责发式梳理、头套制作、...[详细]
姜炳泰(1913-1980),渭南市临渭区吝店人。其祖母李氏,乃清代戏剧作家李芳桂后裔。其父姜龙田喜爱碗碗腔,能弹善唱。1927年在原渭南下吉小学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负责该校团的工作。l931年任大荔第一模范范团支部书记。1932年任共青团西安市委宣传部部长。1938年任下吉小学校长,同年加入...[详细]
洪定洲(1921~1980) 晋江磁灶人。幼年家贫如洗,父母借居别人破漏的柴草房栖身。依靠种1亩坡地和8株龙眼,肩挑贩卖虾米过活。13岁时,跟随乡亲出国谋生,在马来西亚王玉洋经营的茂兴橡胶兼杂货店为学徒,3年后当了分店的记帐员。 1937年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同盟会,投身于抗日救...[详细]
洪诚(1910~1980),字自明,青阳县乔木乡人,古汉语学家,民盟江苏省委员会委员。 洪诚自幼聪颖好学,中学时代即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古代典籍。民国24 年(1935 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国文系后,先后在安徽省立女中、浙江大学附中、中央大学、安徽大学任国文教员、讲师、副教授。任...[详细]
鼓笑千(1897~1980),字效骞,原名彭其峰,又名彭其汝,萧县杨楼乡吕里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生于一殷实农民家庭,民国8 年(1919 年)于徐州府铜山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受聘于萧县第一高等小学任会计。民国11 年考入萧县甲种师范学校读书,不久,升任该校校长。“五卅”运动爆发后,彭...[详细]
高芳先(1914~1980),字天佐,通济街道西元庄村人。 青年时,他酷爱武术。1931年青岛成立国术馆,时在沧口日商纱厂做工的高芳先于业余时间去国术馆习武,结业后,任沧口国术训练所教官。1937年12月4日,国民党军队在撤离青岛前,沈鸿烈任命高芳先为爆破队副大队长兼第三中队长,负责对四方、...[详细]
杜根德(1926-1980),莲花乡漱果坪人。父母早年病故,童年给地主放羊,拉长工。民国37年(1948)在马鸿逵部当兵。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杜根德所在部队在陕西省黄龙山大生产运动中,他一人开垦荒地36亩,被部队党委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赴...[详细]
段兆麟(1900~1980) 字瑞生,本县新兴乡西段村人。1924年从北京农大毕业后,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昆虫系,以优异成绩毕业。求学期间多次受于右任资助。归国后先后在三原渭北中学、西安甲种农业学校任教,后任校长。1925年后历任陕西省教育厅督学,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总务科长,西北农学院、华中...[详细]
董正钧(1917~1980),萧县杨楼镇董楼村人。民国30 年(1941 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大半生时间在西北各省从事农业经济学和经济植物的研究工作,是中国罗布麻研究的奠基者、创始人。1952 年,他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一野生经济植物,即以产地定名为“罗布麻”。1957 年,他到中国科学院任副...[详细]
董爽秋(1896~1980)贵池人,原名桂阳。早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专攻植物分类学。民国17 年(1928 年)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植物系教授,中国植物学会理事,湖南省生物学会理事长等职。著有《中国古代学者的进化思想》、《中国文字源流考》,译有《植物生态学》、《植物...[详细]
戴锦荪(1905~1980)屯溪隆阜乡隆阜村人。1950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歙县园艺场副场长、工程师,歙县园艺科学研究所所长、农学会名誉主任,科协副主席;徽州专区园艺学会副理长,安徽省园艺学会理事;县、省人大代表。 戴锦荪19 岁从事庭园栽培,引种柑桔,首获成...[详细]
陈淑贞(1925 ~1980)女, 宿县城西陈营村人。出身于贫农家庭。1952 年,她组织了一个有8 户农民一头毛驴的互助组,并担任组长,成为宿城郊区走合作化道路的带头人之一。接着,她带领农民成立了初、高级农业合作社,任社长。1958 年,成立“ 三八人民公社”,陈淑贞任社长和公社党委副书记,还...[详细]
陈发洪(1916~1980),原籍河南永城,民国12 年(1923 年)随父母逃荒至霍邱落户。民国19 年春参加区游击队,同年加入共青团,年底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农红军,后任班长、排长、红十二师三十五团交通队长、红七十三师二一七团连指导员。参加了商潢、苏家埠、潢光等战役。民国21 年10 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