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惠僧(1894~1979),乳名桂酸,学名道亨,别号平侯,自号惠僧。但店镇拱桥铺村社庙塆人。 其出生于小康家庭,5岁入私塾。1907年,就读于黄州高等小学堂,受熊十力、李仲揆、刘子通、吴昆等黄冈四杰影响,崇拜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导人。辛亥首义后,于重阳节回家祭祖,因受到不平等待遇,怒杖房长...[详细]
瞿白音 (1909~1979) 笔名白音、颜可风。上海嘉定人。1933年后曾在上海业余剧社、演剧第二队及新中国剧社工作,抗战胜利后,在香港南屏影业公司、大光明影业公司工作,1949年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第五场主任,上海长江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央电影局导演,上海市电影局副局长、顾问。上海市第二、...[详细]
朱克勤(1892—1979) 字自勉,香山县张溪村人。香山讲武堂毕业,在香港参加中国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参加香山县辛亥起义,后任非常大-军事委员、大本营拱卫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曾参加讨伐龙济光、驱逐莫荣新、平定杨希闵和刘震寰叛乱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广东第一游击区江防司令兼第五游...[详细]
郑志安(1955年~1979年),乐平大旗头村人,父亲早逝,靠母亲和哥哥郑宏安抚养长大。哥哥郑宏安很关心志安的成长,经常教育他要学习文化知识,志安读到高中毕业。郑宏安是共产党员,经常教育弟弟要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乐于助人。老师的教育和学习英雄模范公而忘私、舍已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志安逐渐懂得...[详细]
张颖仪(1916~1979),女,曾用名张风娣,广州花县人。 张幼年丧母,家境清贫。9岁时左脚已出现跛行,以后不治,成为终身残疾。12岁,进入孤儿院。民国26年(1937年)7月,在香港飞利女子中学初中毕业后,进入香港真铎启聪聋哑学校师范班学习两年。民国28年,以优秀成绩毕业,留校任教。民国...[详细]
张丁友(1957~1979),河源县黄村永新村人。1972年夏,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6年3月,应征入伍,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副班长。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上级党委给他追记一等功(原载《河源县志》第1153页)。黄村镇 【历史沿革】建制于清乾隆末年,传说当时黄姓在...[详细]
曾培干(1917~1979),广州市黄埔区长洲镇长洲村人。父亲曾甄陶是长洲河面航标灯工人。曾培干小时家境寒微,在本村小学私塾读书,爱绘画。因家贫13岁辍学,到广州河南利隆铜铁店当童工,白天专心学艺,晚间勤于作画,经师傅湛湘的介绍考入赵少昂创办的岭南艺苑,得到赵少昂的赞许及热心指导,为曾培干的国画...[详细]
曾广方(1902—1979) 字竞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21日出生,三乡古鹤村人。天然药物化学家。民国9年(1920)至1931年,2次到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气化学科学习和攻读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药学科研究生,1931年获博士学位。1938年到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历任上海自然科学研...[详细]
曾春华(1958~1979年),本县五经富镇珍仔围人。父亲是参加革命的老游击战士,复员后在家务农,他一贯对子女要求严格,春华从小就受到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教育。童年时春华在新和小学读书,连续多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进入北山中学高中部后,是一名出色的学生干部。18岁时,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详细]
于立群 (1916-1979),广西贺县人(今广西贺州市)。郭沫若夫人,女书画家。 青年时期曾从事歌舞及电影表演。自幼喜爱书法艺术,以习颜字起步,后在郭沫若身边,受其熏陶指教,研读历代碑帖,专擅篆隶,喜作大字。其作品被毛主席故居、成都杜甫草堂等博物馆收藏。出版有《于立群遗墨》。 中国有名...[详细]
叶先准(1899~1979),又名叶准,镇安县西口区腰庄乡阴坡台人。幼时家贫,只读了两年私塾便到一家药铺当学徒。后来他拜名医为师,潜心学医,18岁始在本县和旬阳、安康一带行医。 叶先准擅长内科、妇科和眼科,尤以“四诊”(望、闻、问、切)详准而出名。有“望诊如神,入骨三分”之称。他辨...[详细]
叶弗弱(1905~1979 年), 原名叶真光, 广东台山县赤溪沿山村人, 早年就读于香港英文书院, 后来当海员。学生时代便喜欢演剧, 曾参加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苏兆征领导的“乐乐乐” 剧社。其间盛行粤剧改良运动, 与伊秋水、林坤山等同属“新剧巨子”。20 年代后期, 被马师曾邀入大罗天剧团,以...[详细]
杨东莼 (1900-1979)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0年4月出生于醴陵县。青年时代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与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进行传播马列主义的工作。20年代初期参加工人运动,任职于中国劳动组合书...[详细]
肖伟明(1958—1979),出生于河源东埔窑下一个普通农村教师家庭。肖伟明读小学时,学习非常认真,成绩一直较好。读初中时加入共青团。1974年,初中毕业后参加区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担任班长。他服从分配,工作出色,经常受到表扬。 1977年春,肖伟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边防前线当通讯兵...[详细]
吴自立 (1899-1979)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湖南省平江县人,1899年4月4日出生于平江县嘉义镇一个贫苦手工业者家庭。1921年因生活所迫投入湖南陆军,曾任国民革命军班长、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设法逃回家乡。1928年12月加...[详细]
吴章(1955-1979年),八甲镇安马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73年初中毕业,1977年1月,应征入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七五六二部队七-士。他经两年部队锻炼,成长为出色机枪手。 1979年2月,吴章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2月17日部队进攻五号高地,遇到敌人三面火力夹击。他为了扫除前进的障...[详细]
王俊先(1956~1979),男,南澳县云澳中柱村人,中共党员。他1976年3月入伍,在陆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一师三六二团服役,1979年2月,在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斗中光荣牺牲。 1976年2月,王俊先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应征入伍,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连队,他工作积极肯干,认真...[详细]
王烘(1934~1979年),学名义衢,谱名跃鳌,本县棉湖镇贡山村人。1934年12月生于泰国。1943年进贡山小学读书,毕业后在家劳动。1951年1月,主动要求参加人民解放军。到部队后,在步兵团侦察连当侦察员。他刻苦好学,各项训练科目都取得好成绩。入伍第一年就两次立功。1953年,王烘升为侦察...[详细]
宋云彬(1897—1979),笔名宋佩韦、无我,海宁硖石人。1912年入杭州中学。五四运动后,接受新思想,倾向革命。1921年11月起,在杭州先后任《杭州报》、《浙江民报》、《新浙江报》、主笔。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值国共合作,云彬于1925年回乡参与筹组国民党海宁县党部,任执行委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