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兰如(1902~1978) 又名锁德馨,回族,安康县人,性格开朗,刚直不阿。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某师长要号住他家后院上房,锁兰如断然拒绝,被-吊打,宁折不曲。后经专署派人调解了结。1945年《兴安日报》刊登《黑姑娘》一文,有侮辱回民的字句,锁兰如和翁同翔等人到报社明理,回民愤然砸毁《兴安...[详细]
徒赞(1900~1978) 司徒赞,字子襄,广东开平人。出生于小贩家庭。幼年只在家乡私塾读了3年书。 清宣统三年(1911)司徒赞出国,到马来亚吉隆坡投靠叔父,在中华学校和华英书院接受中英文教育。民国4年(1915)毕业回国,先后进上海公学和浦东中学学习,两年后以优良成绩考进专为归国华侨...[详细]
时青(1903~1978)原名王世清,曾用名王世益、王焕卿等。山西榆社人。1918年去太原文蔚阁当学徒,后入山西公报馆当印刷工。1922年4月经李毓棠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5月参加大国民印刷厂驱逐工头彭太仁的-(即太原印刷工人第一次-)斗争。后任青年团太原第四支部书记。9月被选为团太原地方...[详细]
沈汉桢(1910~1978年),漳州地区知名画家。毕业于厦门美术专科学校,历任诏安、漳浦、平和、漳州等县市中学和师范学校美术教员。由于接受正规艺术教育,又受王一亭、张振铎诸大家影响,沈汉桢的画作摆脱了诏安原来设色清淡、题材较窄的画风,而走墨色并重、造型严谨的路子,又善于描写新事物,体现了新的艺术...[详细]
商庆春(1927~1978年),又名齐凤海,木兰城郊詹家屯人。商庆春幼年家贫,7岁时父亲被日本侵略者杀害,8岁随母改嫁齐家,改名齐凤海。齐凤海给地主放猪、当"半拉子"、扛活一直到19岁。1946年木兰解放,齐家分得土地和房屋,结束了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生活。1947年2月,齐凤海报名参军,同年1...[详细]
僧证亮(1892~1978年),法名演悟,字碧溪,俗家姓黄,乳名弟蛋,因出生时无胎发,浑名“和尚”,罗源县城关司前街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父母早丧,家贫,年幼失学,12岁学油漆手艺,16岁到福州怡山西禅寺出家为僧。 证亮在西禅寺以勤快、敏捷、诚朴、好学深得监院善辉赏识,收其为徒...[详细]
任国治 (1904-1978),曾用名任牧仁、任积信、任白鸥。广东省鹤山县人。1930年夏毕业于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之后任职于傅家甸诊疗所儿科医师。他善长音乐,30年代初期,乐坛上活跃过一个小小的"白鸥弦组",就是以他为主,全家参加、母、妻、弟、妹分别使用小提琴、大提琴、吉他、曼多林等各种...[详细]
任逢华(1905~1978) 任家沟村人,是“吴堡千余农民的教师”、“农民识字运动家”、“社教英雄”。他1911年上小学,后又到榆师学习一年。1922年至1934年曾在本县康家塌、城内、绥德枣林坪、石岔等地任教。 1935年1月10日,在本村办起第一个识字班,为村内贫下中农义务教字。他到处...[详细]
曲培珍 女,生于1930年,山东省牟平县人。少年在小学读书,1943年来五常县定居,1949年在街道识字班担任民办教师,1952年在五常林业苗圃当工人。 1956年入五常县评剧团,学评剧。开始学唱《井台会》、《借当》、《回杯记》等,1958年开始唱"里子"(配角),在《红楼梦》中扮演紫鹃、...[详细]
邱其根 闽清县塔庄乡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26岁时,流落沙县、尤溪、将乐等地当杂工,后到顺昌洋口一家私营木材厂作砍柴夫。 新中国成立后,邱其根来顺昌做杂工,被洋口木材采购站收留,于1953年冬分配在元峰伐木场当工人。1954年夏,邱其根调往沙口伐木队。1957年冬又调九龙...[详细]
彭天琦(1909~1978)四川荣县人。1917年起在本县上小学、中学。1928年考入成都四川大学外国文学院预科。他不顾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新军阀到处捕杀革命志士的现实和父亲严禁子女参加党派活动的教训,毅然离开成都东下,准备经重庆过三峡到湘赣找共产党。行至大足县境,遇国民党重庆当局严密盘查,不得已...[详细]
潘玉球,乳名九妹,女,福安溪潭乡洋头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因家贫,未及成年就抱送磻溪刘家作童养媳。 玉球生有3男3女。长子刘泽民在她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工作。不久,其夫墨林、其子泽民在马立峰、詹如柏、叶飞等革命领导人的引导下先后加入共产党。在当地开展“五抗”斗争,组织农民赤卫队。...[详细]
潘日行(1912~1978年) 又名灿妹,夏茂镇洋元村粉干曲人。4岁丧父,8岁亡母,10岁为人放牛,15岁下田劳动。 民国20年(1931年)夏,中国工农红军派武装工作队到夏茂镇松林、大布、洋元一带活动时即参加红军,民国22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转入红七军团某部8团任通讯员。红军长征北...[详细]
吕爱宝(1925~1978年),字芝兰,民国14年(1925年)生于浙江省新昌县藕岸村。先世务农,家境清贫。8岁时,她入嵊县“镜衣舞台”越剧班学艺。14岁即领衔主演《梁红玉》、《百花公主》等戏,名噪于嵊县、天台、临海一带。 民国33年,爱宝随戏班至浙东一带演出,被四明山区的新四军三十五支队吸...[详细]
卢子枢(1900~1978) 卢子枢,广东东莞人。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即受家庭的熏陶,酷爱诗文书画。民国6年(1917),考取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又随画家陈皇山学习西洋画,接受系统的西画写生训练。民国9年高师毕业后,任教于广州市立24小学,首次有国画作品参加广东省第一次美术作品展。并结识了高...[详细]
卢绍武(1906年-1978年),广西武鸣人,壮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卢绍武早年参加百色起义,后任红七军第十九师五十六团连长兼政治指导员,后任红三军团教导营营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参谋长。1939年5月,任八路军冀鲁豫支队参...[详细]
罗学洪 (1921—1978) 罗学洪,又名罗桃芳,民国10年(1921)出生于连城城关的鼓手世家。学洪自幼聪慧,6岁就学会吹唢呐,随父到各地演奏,11岁即独立带班。15岁赴江西学艺,熟练地掌握了唢呐、三弦、琵琶、古筝等各种乐器演奏技巧。 新中国成立后,罗学洪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详细]
李致远(1907—1978)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桥头乡朱屋村人。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粤赣军区独立第三师八团政治处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总卫生部训练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详细]
刘增鼎(1908~1978) 字重九,西方城村人。先后任小学教师,县煤矿同业工会干事,县文化馆副馆长等职。 刘重九以书法见长,终生热爱地方志工作。从1938年起,阅览邻县志书,搜集、询查、辑存各方面资料。并考证真伪曲直。发现古迹史料,亲临现场,笔录记实。撰有《官师人物》、《文艺志稿》等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