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怀素(1894—1978),原名潘茳,字思白,永嘉昆阳人。少年有志于学,20多岁即远渡重洋,先后去日本、德国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晨报》记者和许多大学的教授。建国后,曾任政务院参事室参事。 1921年6月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参加郭沫若与成仿吾等创办的创造社,从事文学翻译工作,推动新...[详细]
陆安文(1906~1978年),男,壮族,原为潞城乡俄外屯人,后因逃避国民政府的征兵到丰厚村落户。祖传草医。1957年在潞城村卫生所工作,1960年回到丰厚大队卫生所。擅长治疗跌打损伤、骨折、小儿疳积、抽筋等症。例:百华人王海平,骑马跌伤,小手臂骨折,经他治疗20多天痊愈;平吉人阿豪,腿腓骨骨...[详细]
李仲公,原名李其荃,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农历2月24日出生于贵阳城北下堰寨(今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下堰村)的一个秀才家庭,幼随其父李农卿(庆春)读书习字,后入贵州蚕桑学堂就读,18岁考取官费生进入京师国立法政专门学堂学习,1914年春毕业,与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毕业的李大钊共同创办《北京法政学报...[详细]
李羡唐(1896-1978) 壮族。果德县马头乡那良屯人。曾就读于广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任果德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长。 1927年1月下旬,他和韦宝臣一起到恩隆县城平马镇迎接广西省农民部派到果德县领导农-动的特派员黄书祥来到果德县感圩乡。随后陪同黄书祥在感圩、 新圩开展农运宣传活动。1927年...[详细]
刘质平(1894—1978),海宁盐官人。民国初年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受教师李叔同赏识,着意培养,并资助他东渡日本,入东京音乐学校深造。1918年回国后,在上海任教。1919年,与吴梦非等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负责教务。1920年任《美育》杂志音乐主任。1931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详细]
黎绍武(1894—1978),莲花老圩(今属莲花乡)人。14岁进平乐县沙子街“兰斌小社”学桂戏,艺名兰芬。开始学旦行,22岁后,因喉嗓变化,改行司鼓。从此辗转于广西、湖南两省的80多个戏班。黎绍武深谙戏曲的章节场次、唱段文白,根据剧情需要,打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鼓点,为演员烘云托月,加强舞台气...[详细]
林岑楼(1892—1978),又名启崇,城厢满塘村(今属恭城镇)人。19岁开始跟随叔父林栋臣学医, 40岁主方于城厢同仁堂,历时6年。曾任县立医务所所长、城厢镇中西医联合诊所主任, 1954年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和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1956年4月调任平乐专区人民医院中医师, 8月调任广西省人民...[详细]
李大勇(1914-1978)本名秀荣。岑城镇龙井村人。他原是县城南门渡艄工,善水性,业余在江河捕鱼辅助生活。1952年吸收为县木材收购站工人,后调容县分局岑溪站排运中队副。 他以国家主人翁姿态,在工作实践中钻研技术,找窍门,创造“天秤过坝法”,解决小河道排运过坝难题。针对县内河道小流湍急,礁...[详细]
胡练九(1891~1978),安徽绩溪坑口村人。青年时期在外经商,抗战时返乡。 1941年江苏沦陷时抢救绩溪干茧8000余担。练九集资在村中创办龙川缫丝厂,其时,上海、无锡已被日军占领,缫丝机械无法购运,雇请木工仿照大仁里丝厂机械制成木质缫丝机、扬返机,雇请女工和动员两个女儿进厂做工,接收复...[详细]
胡建忠(1938~1978) 花西人,出身于贫困家庭,1958年参军,196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服役七年,曾任班长、副排长、代理排长,三次荣立三等功。1964年复员后,他先后担任花西公社和平大队副书记、白沙区赵寺公社、白沙公社和花西公社武装部长等职。他组织和带领民兵三次防汛抢险、五次...[详细]
黄宗儒(1983~1978) 原名经明,中将军衔,广西业宾县石牙圩人。他自高等小学投考广西陆军小学,升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毕业于北平陆军军需学校。民国15年(1926年)国民革命军起,从李宗仁第七军北伐,并为李所赏拔,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审计处处长,湖北榷运局局长广西银行兴业银行总经理,他...[详细]
黄经明(1893~1978),又名宗儒、天佑。石牙乡石牙街人。 黄经明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考入桂林陆军小学堂,和李宗仁是同窗好友,两人私交至深。1911年黄经明毕业于陆军小学堂。两年后考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后由该校转送北京陆军军需学校深造,攻读后方勤务专科。1917年10月毕业后,...[详细]
槐亚东(1913~1978) 原南京市第五区(今鼓楼区)区委书记、区长。汉族,山东省长山县人。民国26年(1937)8月参加革命,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槐亚东一直在部队工作,历任通信员、连指导员、旅保卫科科长、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等职。1950年8月转业到地方,历任中共南京市五...[详细]
何标(1898.5.10~1978.10.4),字少薇,号宗岳。天平乡新马村人。宣统三年(1911)考取广西梧州中学堂。民国2年(1913)清华在广东、广西各招保送生1名,以优异成绩获广西省政府保送清华学堂初中部读书。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同年考取公费赴美国纽约大学研究生院留学。15年获商...[详细]
傅彬然(1899—1978),又名冰然,笔名秉仁、炎如、逸君、逸文等,化名冰弦、镜常,萧山浦南横山傅村(今属临浦镇)人。从小读四书五经,对古文修养有素。1916年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其间,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施存统、周伯棣等人组成“新生学社”,撰文提倡新道德,反对封建礼孝。五四运动中,和宣中华、...[详细]
邓佑生(1944~1978)长沙县(今望城县)人,1944年生。1964年应征入伍,多次评为“五好战士”。1965年加入共产党,先后任电台台长、团政治处干事。1972年在昆明巫家坝机场乘飞机失事,引起脑震荡并发癫痫病致残。1978年10月28日晚加班赶写材料,癫痫病复发,手握钢笔坐在办公椅上停止...[详细]
邓晖(1911-1978) ,原名邓家和,壮族,横县校椅乡那寺村人。1927年3月就读于横县初级中学, 8月到梧州英文专修馆学习,因参加梧州-,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判刑半年。 1934年7月在广州知用中学高中毕业,回横县任县立第五小学教师。后到国民党广西干部学校受训。1936年回横县仁安乡任乡...[详细]
陈震东(1919~1978) 又名厉恩虞,南京人。-知名人士。民国29(1940)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翌年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秘密 组织“青年救国社”,积极参加抗日爱国活动。民国32年(1943)5月,参加了南京中央大学(校址在原金陵大学)学生反对校方实施法西斯管理的“倒樊”(指校长樊仲云...[详细]
陈广忠(1899~1978),湘阴县界头铺镇人。民国10年清华大学毕业,次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系,后又入威斯康辛大学学水利工程,入维琴尼亚军校学骑兵,先后获3个学士学位。 民国15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骑兵团筹备处主任兼交通处处长。16年后历任鄂北省道工赈工程处主任工程师、工务局科长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