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恩(1909~1978年),泉州百源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父亲刘文福是医生。民国11年(1922年),刘双恩考进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毕业后往上海从事海运工作。后报考海关缉私舰驾驶员,录用为二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奉调到四川宜宾县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双恩放弃海关优厚...[详细]
刘忍(1915—1978)山西省应县人,革命家。一九三六年入太原军政训练班学习,一九三七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二总队九中队政治指导员,决死第一纵队五十九团政治处组织干事,太岳军区决死第一纵队五十九团供给处处长,第一军分区供给处...[详细]
林宪杰,乳名钟瑞,后易名林枢、林一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大桥镇溪沙村。12岁时,其家与横洋村陈某因田地纠纷打官司,宪杰在衙堂据理力争而胜讼,名闻乡里。其父恐其长大后惹祸,强令辍学,而其童养媳之父极力支助他往古田私立超古学堂读书。民国8年(1919年),毕业后由美国传教士聂氏推荐至福州...[详细]
李怀生(1926~1978年),出生于贫苦家庭,江苏省高邮县人。幼入私塾,9岁种田,后给地主干活。民国31年(1942年)8月,参加八路军。在部队历任通讯员、侦察员、班长、排长、连长、队长、营长等职。在战争中英勇作战,多次负伤,立下战功。1951年6月后,相继担任将乐县人武部动员参军办公室主任、...[详细]
梁序昭 (1904~1978年) 原姓何,嗣舅氏,闽县人,家居城内隆普营。民国6年(1917年),考入马尾海军制造学校,研习德文。后转烟台海军学校航海班,民国14年毕业。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6年,任海军 游击舰队司令部副官。民国20年,调充“通济”练习舰-正。抗日战争初期,任 ...[详细]
亢心栽(1906~1978)又名维恪,化名王维洽。陕西蒲城人。先后就读于县高等小学堂、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3年下半年在三原师范发起组织青年同志共进社,1925年2月组织渭北青年社,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三原特别支部书记;同年5月,军阀吴新田残害西安学生...[详细]
季永绥(1899年—1978年),字祝安,又名季康,福建浦城人,武昌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系毕业。民国12年(1923年)在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武昌-。民国1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毕业后到漳州,在省立第二师范任教,经常向学生介绍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讲述革命道理。北伐军入漳...[详细]
吉万山,男,生于1903年,河北省献县高坦村人,从6岁起跟父亲学习家传少林大红拳、埋伏拳,后拜当地武术名师--"铁塔王"、"铁臂王三"王汝生学习绵掌拳、形意拳。他在1918年(15岁),因家乡受旱灾,只身独闯关东来哈尔滨谋生,先在一俄侨家中放养奶牛,后又到一俄侨开的熟皮工厂当学徒。哈尔滨当时俄侨...[详细]
姜立夫(1890—1978),谱名培垧,学名蒋佐,生于浙江平阳(今龙港市麟头村)。6岁丧父,入祖父家馆学习。10岁丧母,由兄嫂抚养长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杭州府中学堂。宣统二年(1910)六月考取游美学务处庚款第二批留学生。翌年九月入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4年,获理学士学位,接着入哈佛...[详细]
黄笃修(1914~1978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年青时肄业于燕京大学。初习经济及法律,后习农科于岭南大学,获农科学士学位。之后留学菲律宾大学,学成归国,即主持厦门淘化大同食品厂(简称“淘大”)。抗日战争期间,主持厦门淘化大同食品工业公司和香港淘大分厂。日军占领厦门时,由于坚拒敌伪利用,被指为抗...[详细]
黄庆昌(1890~1978年) 黄庆昌,金门县英坑村人,1890年出生于沙捞越首府古晋市。童年时由父母送回家乡接受小学教育。15岁重返古晋,进圣汤玛教会英文中学,同时继续学习中文。毕业后,先在英资贸易商行慕娘公司任职,嗣转入华人甲必丹王长水的公司当职员,旋升任经理。因精通中、英文,聪颖勤奋,...[详细]
黄鸿金(1933~1978年),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乡岭下村人。1955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由河北省宣化县沙岭子中学调将乐一中任教,先后任教研组组长、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兼任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基础理论学会理事,曾被选为县革命委员会委员、县七届人大代表,...[详细]
侯国卿 系山河镇的开荒户,民国元年(1912年)生。为人和气,处事公正。其家·房产之多居山河镇之首。其房虽租于人,但不以房租逼人。为本县历史上较开明之士绅。 侯氏曾祖于清朝咸丰年间由山东移民至此,同治初年,在官府地政局充当“小差”一一拉绳者。由于工作勤恳,博得好评,为鼓励他更好当差,地政局...[详细]
洪道民(1900~1978年),号孝攻。南安人。5岁父母双亡,9岁习高甲戏,12岁进“福美兴班”,从师洪维吾学艺。曾随戏班前往新加坡、马来亚等国演出。先后进福胜兴、金成兴等班充大花角色。其大花道白清晰刚劲,声腔高亢,擅演《万花楼》。抗战后,自编《杨家将》、《大红袍》、《小红袍》等剧本8部,人称为...[详细]
何振亚(1913~1978) 原名何继周,字子新,本县龙王乡绿烟村人。其父何仁高幼受继母嫌弃,童年时,流浪于社会,以帮工和乞讨为生,青年时,租种地主田地,勉强成家。 1918年何家先后购买房屋和田地,雇用长工。家庭条件好转后,何仁高便给何继周请了私人教 师。1923年又上了本村私立小学,...[详细]
何文隆(1899—1978),字明进,化名仲景,诸暨阮市何家山头人。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佳山村农民协会会长。1930年,参加以诸暨为中心的浙西农民-,失败后被捕入狱。狱中宁死不屈,团结难友顽强斗争。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而获释,很快恢复党籍,并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不久,...[详细]
何葆仁(1895~1978年),同安嘉禾里何厝村人。 何葆仁幼时人私塾,11岁成孤儿,南渡新加坡依兄辈生活,肄业于道南学堂。13岁回国先后就读于南京暨南学堂、上海复旦大学附中,毕业后升人复旦大学文学系。“五四”运动期间,担任上海学生联合会首届会长,并被推举为全国学生联合总会副会长,积极领导上...[详细]
何景(1912~1978年),字星叔,江苏泰兴县人。民国24年(1935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参加该校组织的自然科学调查团,在康藏地区进行植物资源考察。民国29年在甘肃工作,先后任西北医药专科学校兼职副教授、西北师范学院兼职副教授。民国35年后历任福建省研究院副研...[详细]
郝兆先(1896—1978) 化名天柱、宣,安徽省潜山县黄泥镇人。 郝兆先毕业于日本法科大学。曾参加过上海留日学生救国会,全国学生联合会。民国13年(1924)初在上海受到毛泽东、林伯渠的启发,后到日本,在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党作华侨、华工和左派国民党工作。民国16年(1927)3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