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凤楼(1910-1977),字芝亭,西卜宜村人。民国13年(1924),本村小学毕业。次年,经留日归来的叔父崔建策介绍,入太原陆军病院学医,系统学习了西医理论。民国18年(1929),入国民党军队当军医。民国30年(1941),提升为中校军医。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回乡的崔凤楼经宋寿棠...[详细]
程孝刚,(1892.6.1-1977.8.1),机械专家。江西宜黄人。1913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及硕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在铁路工程方面造诣很深,对机车车辆制造、修理与运用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对机车的性能与运转方面深有研究。率领专家考察日本铁道工厂及有关技术部门,回国后...[详细]
周霖(1902-1977年),字慰苍,纳西族,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人。著名国画家、诗人。周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他秉资颖异,勤奋好学,酷爱画画,创作了大量反映彩云之南、玉龙山下各族人民的作品。196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成为中国美术馆开馆办展第一人,郭沫若赞其“诗书画三...[详细]
张国斌,1911年出生,山西省代县城内东北街人。原名张守道。1939年12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张国斌生于贫农家庭。13岁进私塾,后辍学务农,18岁时因生活所迫到海拉尔大德裕铜匠铺学徒。 1930年,张国斌到冯玉祥的西北军当兵。 1937年,张国斌...[详细]
杨裕,又名继先、辉光、德明,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蓬溪县黄泥乡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任隆区委宣传委员。同年红军入川,军阀田颂尧派出大批-四处搜捕进步人士,杨裕在黄泥被捕,后取保释放,与组织失掉联系。1935年1月,田颂尧的清共委员会又在蓬溪将杨裕逮捕,后经保释回黄泥教书。1...[详细]
杨恩孚,营养学家。长期从事生物化学和营养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培养了一批专业科技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受命组建中央级营养学研究单位,卓有建 树,推动了我国营养学事业的发展。他锐意推动谷类的研究成果尽早地应用于实际,对建国初期我国的粮食政策,如“八一面粉”、“九二米”的决策,以及节约用粮、合...[详细]
孙发端,公路选线专家。毕生致力于公路选线工作和长期领导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公路布线工作,西安至汉中公路翻越秦岭的盘山公路是其 代表作。对西北地区的公路建设和全国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深有研究并做出了杰出成绩。 孙发端,字效文,1895年1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城内村。1921年6月毕业于...[详细]
绿蕾,本名黄道礼(1923―1977),四川开江县人。绿营从1938年开始从事文艺创作。20世纪40年代前后,他在《万州日报》、《新华日报》、《民众时报》、《时事新报》、《中苏文化》和《抗战文艺》等2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诗歌、散文、随笔、杂感、诗歌评论、文艺理论和译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采、高昂...[详细]
卢绳(1918-1977年),字星野,教授,江苏南京人。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副教授,天津大学副教授、建筑历史教研室主任。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从事建筑历史的研究和教学,曾到承德、北京故宫、颐和园等地进行测绘调查研究。对我国古代建筑的保护知研究作出贡献。撰...[详细]
罗德森,1906年出生,四川省苍溪县石门乡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德森历任红31军武工队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军政治部保卫队副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罗德森历任延安党校学员、山西冀城独立营营长、沁水独立营营长、...[详细]
罗伯特·安东尼·艾登(RobertAnthonyEden,1897.6.12.—1977.1.14.),英国政治家、外交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英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陆军大臣、外交大臣和副首相等职。1945年至1973年,艾登是英格兰伯明翰大学的校长,后来在1955-1957年出任英国首相。由于...[详细]
李学清,字宇洁,江苏吴江县震泽人。1892年12月20日生于江苏吴江震泽。1911年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由于家道中落,童年时代过着清贫俭朴的生活。但父亲对于子女教育仍很重视,送李学清进私塾就学。其二哥李学涤,知书识礼,积极引导李学清勤奋学习,使其长进良多。20世纪初,在父亲和堂兄李洲的支持与照顾...[详细]
段虚谷,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蓬溪县赤城镇人。少时入塾攻读,塾师赞其敏慧过人。小学、中学各科成绩优异。尤其酷爱文艺、美术、书法,每于课余假日,学画、学书兴趣日浓,基础渐固。1923年中学毕业,考入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1924年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专攻山水画,其作品闻名遐迩,人称“...[详细]
竹芳森(1901—1977) 男,演员。艺名筱瑞丰,浙江省嵊县东郭村人。贫农出身,幼时进过私塾,粗识文字。1919年拜小歌班名丑张瑞丰为师。1927年到沪,在谢志云的戏班演戏。其嗓音好、音域宽,与女演员搭档能唱同腔同调。表演具幽默感,长、短衫丑角戏均擅,如扮演《王文与刁刘氏》中的王文、《双狮图...[详细]
郑亦桥(1901—1977) 原名继玄,临沭县人.1926年7月,参加了有共产党员参与组织响应北伐的苏鲁边区办事处.1927年初,参加苏鲁义军北伐,失败归家后到欢墩埠,青口镇,大兴镇等处中小学教书.1933年,辞教从商,在大兴镇开办了一家小杂货店聊以糊."七·七"事变后,矢志抗日救国,1939年...[详细]
赵望云(1906~1977), 中国现代中国画家。1906年 9月30 日生于河北省束鹿县,1977年3月9日卒于陕西省西安市。小学毕业后,入皮行做学徒。1925年到北京,肄业于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和国立艺术专 科学校国画选科。并与李苦禅等人组织吼虹艺术社,出版画刊,倡导革新中国画。同年在中山公园展...[详细]
张玉良(1895~1977),原名陈秀清、张玉良,祖籍扬州。教授、著名旅法画家。 张玉良自幼父母双亡,被舅父骗卖到芜湖记院,18 岁时与安庆人潘赞化一见钟情,由潘赞化赎身从良,结为伉俪。张玉良兰心蕙质,聪颖灵慧;潘赞化慧眼识珠,延师教授,悉心培养。婚后不到一年,她便插班考入中学。 张玉良...[详细]
章韫胎(1897~1977),字盈五,东流(今东至县)白笏乡人。早年在贵池、安庆读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民国9 年(1920 年),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物。经10 年努力钻研,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武汉大学生物系教授。 留法时,从事昆虫生理的专门研究,先后在...[详细]
张世兴(1904~1977),又名张云青,曾用名王光明,本市桑镇水流村人。 1917年至1925年,先后在本村、省一师附小、省三中、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在大学学习期间,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1923年8月,参加了魏野畴在北京组织的陕西旅京进步青年组织——“共进社”,11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