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南 (1905-1977)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中央监委驻华东局监察组监察员。 湖南省平江县嘉义镇人,1905年10月生于平江嘉义一贫农家庭。1925年入县城师范学校读书。曾参加平江县禁止英国煤油起岸的斗争和农-动。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委宣传部长、湘鄂赣省军区...[详细]
黄谷柳 (1908~1977) 祖籍广东防城,生于越南海防市。中共党员。1929年毕业于云南第一师范。1927年到广州参军,曾参加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时参加淞沪及南京战役,后在重庆参加文协,任《南方日报》记者。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粤桂边纵队司令部秘书,广东省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作协第...[详细]
贺天健(1891~1977),画家,宇健叟,别署纫的香居士,斋名开天天楼。江苏无锡人。 幼年家贫,八岁学画,十四、五岁时对从无锡到宜兴一带的山岭峰峦进行观察,始知古人画中的皴法皆来自自然。 1922年至1924年先后在无锡、南京艺专任山水画教师,1924年,任上海美专山水画教师。43岁...[详细]
郭鹏 (1906——1977)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6年出生于醴陵县黄赖嘴镇一个贫苦家庭。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所在的红十六军第九师转战湘鄂赣苏区,在反“围剿”作...[详细]
高健伯(1905~1977),字鎏华,广东南海县人。出身中医世家,民国16年(1927)随父高植生学医,30年代初在广州市龙津中路19号(祖居)自设诊所开业行医,并以救世为怀,参加善堂义诊。民国27年参加抗日医疗救伤队。不久随父到香港继续行医。香港沦陷后即回广州原医馆与妻子林秀兰中医师共同执中医...[详细]
陈望道 (1889~1977) 笔名雪帆、晓风。浙江义乌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大学毕业。1919年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1922年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后历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安徽大学教授,广西大学中文科主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长,复旦大学校长,中科...[详细]
陈诗云,1952年12月15日出生于湖南省常宁县(今常宁市)水口山一个矿工家庭。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当时正在水口山小学读书、年仅10岁的陈诗云深深地为雷锋精神所感动,在作文里写下了要“做雷锋叔叔那样的人”的志向。 陈诗云学习雷锋的举动,得到了母亲的支...[详细]
陈权(1917~19 77年),本县京溪园镇大岭下村人。他9岁就读于本村私塾,17岁转学到外婆家的一间小学读书,19岁在灰寨树文小学当勤杂,边做工边学文化。在曾广等一批进步教师的帮助下,他开始学习进步书刊,走上革命道路。1936年参加抗日义勇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在揭阳县大岭下、京溪...[详细]
陈离(1892—1977年)四川安岳人,字显焯,号静珊。中将军衔。1937年率领127师官兵随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一起出川抗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第三期炮兵科毕业。 1915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历任排、连长。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不断升迁,到1925年升任邓锡侯部旅长,率4个团驻防广汉...[详细]
陈锦涛(1918—1977) 字润生,香山县人。民国7年(1918)8月30日出生于南美洲厄瓜多尔。1932年中山县中山纪念中学毕业,后转读厄瓜多尔美仙中学,1938年毕业,继入读VICENTE RO-CAFUERTE学堂经济系。任厄瓜多尔农业银行董事、惠也基(音译)金龙大饭店董事长、惠也基...[详细]
周戈伐(1955~1977),生于闵行。在闵行中学读初中时,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1972年初中毕业后,学校保送他去外地保密工厂。后应征入伍在兰州军区西安空军延安站担任电台机务员。1977年7月延安地区连续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山洪暴发,水库崩塌。在民航延安站面临被洪水吞没的紧要关头,先让两位机...[详细]
周筱芳(1929~1977),原名周为干。江苏阜宁人。出生于梨园家庭,7岁开始练功,8岁随父登台演娃娃生,10岁跟舅父学京戏,练基本功。随父跑码头卖艺时,与兄、姐合演京剧《大报国》,深得观众赞赏。13岁改学淮剧,专攻小生,崭露头角,18岁时已是苏北的红演员。不久,赴上海演出,先后在南市、昌平等戏...[详细]
张英振(1896~1977),号俊卿,回族,今冠城镇张尹庄人,中国著名全能武术家,尤以祖传查拳独步武林。少时因生计艰难,常为富家打短工、当更夫。12岁时,曾因到富户地里割草被痛打一顿,倍受欺凌。为此决意练武,随其同宗著名拳师张乾、张其维学习武功。夏练酷暑,冬练严寒,经过几个春秋的艰苦习练,精通祖...[详细]
张德庆(1900.8.10-1977.10.1),内燃机工程专家。上海宝山人。192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26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硕士学位。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拖拉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设计制造了第五式综合白煤炉,为人民交通事业作出了贡献。研制成功代用润滑油,可用于汽车与机床等。参加...[详细]
叶企孙(1898-1977) 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1898年7月16日生于上海。1918年清华学校毕业。同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理学士学位,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理化系副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代理...[详细]
夏坚白(1903年11月20日—1977年10月27日),出生于江苏常熟。现代大地测量学家、天体测量学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 夏坚白1903年11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家乡私塾和小学,后相继在上海公学、中国公学...[详细]
吴有训,物理学家、教育家 1897年4月26日生于江西高安。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7年11月30日逝世。 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抗战期间同...[详细]
汪世铭(一八九六──一九七七),字佩之,号心渠,安徽桐城人。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同年留学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回国后曾任东北军团长,湖南大学教授,财政部缉私副指挥,少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副局长。1932年参加中国国家社会主义党,1947年中国民...[详细]
刘攀栋(1931-1977),沿村堡人。出身贫寒,12岁丧父。为生活给地主割过草,在太原蹬过三轮车。1953年,回村带头参加互助组。从初级社到人民公社期间,历任生产队副队长、队长、大队贫协委员,多次被评为模范干部。1958年和1960年,先后两次出席县劳模大会。 1965年,积极进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