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旺(1916~1976),字源濬,男,汉族,出生于潼关县高桥乡高桥村。大专文化程度,中 员,陕西省公路局正处级工程队长,路桥工程师。 井水旺幼时敏而好学,在私塾读书5年。1934年,他18岁,在陇海铁路工地做铺轨临时工。1936年,任西安车站东闸口道班工。1937年4月,被选送到陇海铁路...[详细]
郭力(1916-1976),大城县大高庄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军区教导员、除奸科长、兵工处书记、华北企业部大厂厂长、中央重工业部翻译室主任、汽车工业筹备组主任等职。1952年4月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他向中央提出让贤,自己甘做副手。中央考虑了请求,改任他为副厂长兼总工程师。这...[详细]
郭东桂,1910年出生,江西省莲花县下坊乡泰恒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9月-1964年4月,曾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76年逝世,享年66岁。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涂焕陶 (1910~1993) 开国大校 湖南省长沙市...[详细]
耿良泰,1917年出生,河南省人。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战防炮第33师师长。 1953年起,任炮兵第33师师长、高级炮兵学校副校长。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76年3月6日逝世,享年59岁。 ...[详细]
戴季韬(1891--1976),又名宏顺,凤凰沱江镇人。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独立师军官教育团副团长、湖南省第一警备司令部警卫团团长、警卫独立旅副旅长、新编三十四师少将参谋长后升副师长、陆军暂编第五师师长、第九战区桂梆师管区司令等职。曾率部参加对日作战,在浙江嘉善与日军喋血苦战7昼夜。 195...[详细]
崔洪生(1918一1976),又名崔秀扬、周勇、李毅智、陈福明,上海南市区人。1934年通过小学同学的父亲的帮助,崔洪生被介绍到虹口一家钟表店去当学徒。而后经人介绍到一家书店里当学徒。3个多月后,崔洪生的二姐夫把他介绍到美华印书馆当学徒,仅半年时间就能独立操作。1935年10月,认识了张维桢(解...[详细]
阿都·拉萨(AbdulRazak,1922年3月11日–1976年1月14日),简称拉萨,又译阿卜杜勒·拉扎克,全名阿都·拉萨·胡先(AbdulRazakHussein)。 自从1951年东姑阿都拉曼接任巫统主席职位之后,阿都·拉萨便出任巫统副主席。长期以来,他是为人所熟知的东姑的有力助手和...[详细]
邹福海,民国23年(1934年)生,原籍上杭县古田乡,祖父由上杭迁至今胡坊镇胡坊村定居,种田兼开酒店。 因家庭贫困,福海读了二年小学便辍学。1957年,福海在胡坊眉溪伐木场当检尺员,他机灵聪明又肯干,受领导赞赏,1958年胡坊公社送他到三明水电培训班学习。 由于文化基础差,福海在学习过程...[详细]
苌宗商(1897~1976),原名锡琏,又名路沙,字宗商,泗县-区苌圩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生于中小地主家庭。 苌宗商幼读私塾,聪敏好学,后来学于南京上江实业学校。民国10 年(1921 年)毕业于泗县甲种师范讲习所,先任-小学教员、校长,后因盗贼蜂起,民不安生,民国15 年被乡...[详细]
詹咏梅(1913—1976),城关人。为本县第一个女大学生。 父詹成熙,县城名教师。咏梅幼年随父读书,先后于开化女子小学、杭州女子中学求学。民国25年(1936)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小央政治学校经济系。28年毕业后.任国民政府财政部所得税重庆办事处查帐员。29年,调任四川万县水电厂...[详细]
张忠中 官村 1900—1976。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与林彪同学。在杜聿明的部队从军27年,从见习排长一路凭军功提升到少将代师长。1948年我军在凤凰山包围国民党军,即电影《南征北战》反映的战役。张忠中的国民党暂编12师驻守陇海铁路,接到增援凤凰山的军令,马上奔向救援,正好进入解放军的包围圈,全...[详细]
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 曾就读于六里浦东中学的张闻天,1900年8月生于浦东一个农民家庭。就学时开始接触马列主义,“五四”时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战士。1924年张闻天旅美回国,在“五卅”-中加入中国共产党,踏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31年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政治局常委,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详细]
张牧野(1906~1976),祖籍潜山县,生于江西南昌。15 岁,父病逝,赖长兄张恨水供读于芜湖、北平。民国14 年(1925 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专国画系。此后,执教于北师大附中、春明女中、安徽大学,担任过北平京华美专主任。民国19 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行动委员会(即农工民主党前身)。民国3...[详细]
余扬奎(1916—1976),衢县樟潭乡沈家门村人。中共党员。 1949至1952年,在华埠撑民船。1953年起,余转衢州养路段华埠工区华埠汽车渡轮班任班长。1954年春,创造“缆索钟摆式过渡法”,不但解决了山区洪水期间汽车安全过渡问题,而且提高工效6倍多。华东行政委员会交通局和政务院交通部肯...[详细]
郁德昌(1955~1976) 上海市人。1972年初中毕业后,任徐汇区第十七粮油店营业员。1975年起,担任栈务工作,负责全店粮食的进货、堆桩和保管。 1976年11月25日晚,郁德昌轮值夜班。午夜,罪犯王晓平潜入店堂行窃,见郁德昌卧睡的床边有一保险箱,顿起歹念,迅速...[详细]
袁也烈 (1899-1976)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海军副参谋长,水产部副部长。 湖南省武冈县(今洞口县)人,1899年10月生于一个乡村教师家庭。1921年8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4年7月考入桂林军官学校。1925年6月入黄埔军校。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任叶挺独...[详细]
姚水娟 (1916—1976)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原名姚文贤。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先工生,后工旦。开笔师父为男班演员竺焕泉,教得细、教得深。武功师傅为绍班的竺基焕,教得严、教得狠,使姚初入梨园就学得扎实的基本功。在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的亲授,学会了几出“新衣戏...[详细]
谢贯一(1901-1976) 谢贯一,号国瑛,字育之,坪上乡坪上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生父映星为涂前清秀才。教予有方,曾以诗示子:“不经磨炼不成才,年少高官即祸胎;寄语儿曹须记警,吾家原是弱中来。”以是谢贯一兄弟兰人,均刻苦学习,磨炼成才。 谢贯一早年毕业于长沙雅礼大学。...[详细]
相小泉(1896—1976) 男,演员、教师,浙江嵊县崇仁镇下相村人。早年拜本村相元坤唱“落地唱书”,与同师兄弟相元祥及裘招全在嵊县、余杭、临安城乡唱书。后上台演戏,工小生。1917年前后,年轻的相小泉与刘金玉合作,将《十八相送》、《楼台会》两个唱书节目改编为剧目,在嵊县农村首次搬上舞台,成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