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奇官(1902~1975年) 叶奇官,小名怡顺弟,今闽侯县人。11岁时,加入福州闽剧“新赛乐”班,拜郑明泉为师,勤奋学艺。在郑老师的指点下,十六七岁时,成了班里的台柱,多次随班到南洋各地演出。他对武旦、小生、花旦等行当演得十分出色。在《八美楼》中扮演蒋云,在《安禄山造反》中扮演安禄山,在《...[详细]
叶林 又名定琳,浦城古楼村人。生于民国3年(1914年)。民国20年秋,为求生活出路,到国民党南京丁家桥工兵教导队当兵。民国23年春,不满国民党军队的军阀作风,逃跑未遂被关进监狱,半年后释放。同年秋,考入国民党镇江海军雷电学校。 民国26年初,叶林赴越南、马来西亚、北婆罗洲等地实习。民国...[详细]
杨友梅(1878~1975年) 杨友梅,字开先,今联合乡联南村人。21岁时考取秀才,随后在乡设馆教书,业余研究中医,自学成才,行医乡里。他医病不计报酬,救急不畏路险,对病人极端负责任,且医术精湛,多能手到病除。民国24年(1935),辑《新民集》4卷,第一至第三卷为教化厚俗之谈,第四卷载救急...[详细]
杨显 (1900~1975),字耀亭,夕阳村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将军衔。曾任蒋介石侍卫官,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司令部第一团上校团长,国民党军二十七师师长,后调入甘肃任第九十一军副军长。1947年9月,当选“国大”代表,出席在南京召开的“国大会议”。1948年任国民党陕西保安司令,陕西省政府代主席...[详细]
杨弃(1918~1975)别名泳周。汉阴县人。 其祖父为清末秀才,家中薄有田产。 杨弃15岁时考入省立七中(安康中学),在此期间接触到了《大众哲学》、《宇宙风》、《读书生活》等进步书刊,思想逐渐倾向进步。高中时期,时值“七七事变”暴发,杨弃遂萌发投笔从戎,参军抗战的念头,并将这种念头付诸行动...[详细]
谢赞聚(1896~1975年)霍童洪口人。民国21年(1932年)2月参加民主革命,民国2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27年,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国民党背信弃义,捕杀革命人士,破坏国共合作。党组织派谢赞聚去当“白皮红心”保长,表面替国民党当差,暗地里为共产党办事。谢赞聚当了保长,把甲长换...[详细]
谢丹籍,字仲文、鸿经,屏南县代溪乡谢厝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谢家数世操医业,迄之已六传。 丹籍幼受家学,16岁时负笈跋涉于四坪村九峰寺,就学于韦凤庭学馆。 民国8年(1919年),因家道日衰,丹籍遂弃儒学改承祖业从医。早晚攻读张仲景、陈修园的医书。一部《医宗金鉴》常置案...[详细]
吴潮芳,龙岩小池乡赖邦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父母早丧,幼读私塾三年,11岁当短工。民国16年(1927),参加村秘密农会。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任中共小池区委委员。 民国18年春,红四军入闽,他和陈茂钟一起领导小池-,消灭小池民团,接应红四军。同年5月23日,参加毛泽东...[详细]
王宗诚(1900~1975年),惠安人。民国8年(1919年)考入南京金陵神学院。民国11年,任泰山堂传道。翌年,任海沧青年会小学教师。民国13年春至民国14年底,在鼓浪屿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民国15年再任泰山堂传道,民国22年2月按立牧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响应并参与吴耀宗倡导的三...[详细]
王新安,1945年8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新蔡县王湾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王立申10岁就给人当小长工;母亲黄金莲从小就跟着爹娘逃荒要饭。王新安是喝稀糊糊、苦菜汤长大的。解放后,他们家分得了田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1963年2月,王新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那年,正值全国开展“向雷锋同志学...[详细]
王彭(1916~1975)曾用名王永廉。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1937年2月奔赴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军政大学负责接待工作,后任招待所所长,1939年9月转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3月调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任政治协理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被派往陕南执行...[详细]
王菊人(1906~1975)名若渊,字菊人。祖籍陕西蒲城,清道光年间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王鼎世孙。其父王廷钅式光绪年间进士,在翰林院任编修,携眷居京城,王菊人生于北京。父早丧,王菊人6岁时随母迁返原籍,就读于私塾及县高级小学堂,1924年考入西安私立成德中学。在名师教导下抛弃显亲扬名思想,关心劳...[详细]
王国兴(1894~1975) 王国兴,黎族,广东白沙(今海南省琼中县)人。父为红毛峒峒长,在五指山区有威望。30年代时,国民党当局在黎族地区设立“抚黎专员公署”,对黎族人民实施经济剥削的政策。其父被扣上“抗丁抗税”的罪名,关押狱中3年之久,历尽折磨赎回家中几天就去世,母哀伤过度,未几亦病故。...[详细]
王补梅(1896~1975),女,栽子沟村人。家极贫,14岁时卖到王家后坬村做童养媳,丈夫王侯小以揽工为生。 土地革命开始,红军游击队和地下党干部常到其家宿营、开会。王补梅为他们放哨、送信。还送两个儿子参加了红军。 1935年神府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中,王补梅一家藏在贺家山1座山洞里,这...[详细]
孙天柱(1936—1975),监军镇永寿村人。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荣立三等战功。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复员返乡。1965—1975年,先后任生产队副队长、永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民兵营长。 1975年10月22日,率民兵投掷手 演习,民兵刘扁扁投弹时,弹未离手,弹柄...[详细]
孙浩铭 (1909~1975年) 字家宪,家居善化坊,七代从事中医妇科的中医世家。浩铭毕业于福州中医学社,在福州南街大生-店开诊施治。浩铭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治愈许多妇女的疑难病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浩铭任福建省人民医院妇科特约医师。1957年,受聘为福州市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先后当选...[详细]
苏炳文(1892-1975),字翰章,辽宁新民人,国民革命军中将,抗日名将。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1925年进入东北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坚决抗日,至1932年12月弹尽源绝撤出至苏联,1933年回国,抗战后任上将军事参议官。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政协委员,1975年5月22日去世。 18...[详细]
苏鳌(1912—1975),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二八年参加鄂东南游击队。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鄂赣独立师排长,红三军团第十六军七师二十团连-表,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副营长,第十八师五十二团参谋长,第五十三团团长,第十八师参谋长、副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详细]
石志本,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云彩村郭安洼人,1907年生于一个佃农家庭。因田租高达七成,尽管全家勤扒苦作,也难得温饱。父母含泪将小妹溺死,让大妹给人当童养媳。他是长子,仅在12岁时上了两个月学,即给地主放牛。他秉性刚烈,地主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黄麻起义爆发后,他放火烧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