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鸥(1902~1975)曾名周燮欧、周鉴西,滁州人。民国13 年(1924 年)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获硕士学位。曾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副教授、教授。民国34 年赴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研究院进修数学。民国36 年回国后任重庆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1953 年任四川大学教授,是四川省数学学会成...[详细]
赵璧光(1901~1975),号金钵,西充县太平镇张家坝村人。1919年8月中学毕业后从戎。 1938年,赵璧光任少将旅长,在湖北截击老河口南下的日军。1941年任少将师长,参加滨湖、安(乡)南(县)华(蓉)战役和长衡会战,大败日军,俘获战马等大量军需,获国民-防部的金质勋章奖。 ...[详细]
曾晓初,县安集团化溪村(今石冲口镇化溪村)严塘人。光清绪二十七年(1901)生。 曾家三代业医,幼承家教,将≮经》、《伤寒》、《金匮》奉为圭臬,凡孙思邈、朱丹溪、李东垣、陈修园、张石顽、叶天士等诸家著作莫不逐一穷览,悟其要旨。且善于吸取民间方技,往往为一单方,跋涉数百里而求教。16岁起悬壶乡...[详细]
云应霖(1896~1975) 广东省人民政府监察厅副厅长,原国民党军第七十八师少将师长。头苑镇头苑村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参加过北伐战争,历任国民党军连长、营长、上校团长,1932年任国民党军第七十八师少将师长,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反蒋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同情和支持中...[详细]
余采青(1897一l975),字指山,芳林乡石坂村人。民国17年(1928),毕业于日本琦玉蚕业专科学校。归国后,在浙江省蚕桑改良场任职。 20年,余在杭州参加“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22年,被派往烟台进行地下活动。26年,去武汉与章伯钧会晤,并参加了中...[详细]
杨名声(1891~1975) 字嘉可,英文名为Corumsyang,本县城关人。父母早丧,由美国基督教会传教士伊芳廷资助,就学于私立永泰格致初级中学,后升入福州格致书院,毕业后考入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民国9年(1920年),因参与“-”,-转入燕京大学,二年后毕业,取得燕京大学文学士学位,继而...[详细]
周信芳(1895—1975),字士楚,艺名麒麟童,慈溪县城(今江北区慈城镇)人,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清江市)。其父好京剧,艺名金琴仙。6岁随父旅居杭州,从陈长兴练 戏,7岁以七龄童艺名登台演出。后流动演出于汉口、芜湖及沪宁线一带,改艺名“七灵童”。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上海演出,始用“麒麟童...[详细]
邓焕香(1906~1975) 越南著名将领。越名为青条(音译)。铺前镇蛟塘村人。就读于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毕业后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1929年赴越南行医。1939年正式定居越南,参加越南人民的武装斗争。1944年任越南槟知省公安厅厅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越南解放阵线领导的武装斗争...[详细]
韦世祥(1907~1975) 壮族,白山镇中学街人。1945年入伍,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野战军某特务团班长,全国一级战斗英雄。1950年11月复员,到广西荣军学校 (柳州) 学习盲文,1951年回乡,定为一等残废军人。回乡后,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参加合作化运动,曾任中共城联大队支部书...[详细]
王正谦(1900~1975),号益山,潜江(今总口农场北东泓分场刘桥大队,古地名中沟)人。他是我的同村老前辈。在小学、初中时期,学校曾多次安排我们学雷锋去过他家帮忙打扫院落等,聆听他给我们讲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及抗战打日本鬼子的战斗故事。其洪亮的声音和刚毅的面容至今都印象深刻。尤其是这样一位功勋...[详细]
王锡命(1904—1975),字晋三,本县万仓村人。高等小学校毕业,历任国民党政府区长、区团长、联保主任、乡长、连长、副营长、自卫队大队长、总队附、参议员、代县长等职。 王在高等小学毕业后,目, 匪徒横行乡里,日夜出入弱男寡女家中,抢钱掠物,奸污妇女,“扯肉票”(以人质抢劫财物),逼...[详细]
王可风(1911~1975),原名王继尧,萧县孙圩子乡王桃园村人。出生于耕读之家,6 岁随师启蒙,后入王寨小学、萧县师范、徐州中学高级师范科读书。民国22 年(1933年)8 月,曾在朔里、王寨小学任教。抗战开始投笔从戎,受训于国民党第五战区(李宗仁办的)潢川青年军团。萧县沦陷后,他从青年军团返...[详细]
王桂昭(1896—1975年)字鼎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于禾云镇井建马安村。孙中山卫士,一直追随孙先生革命,16岁赴广州,由亲戚介绍给教会黄牧师,荐入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榄镇由美国人开办的美理中学就读。民国3年(1914年)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番禺县党部加盟,投入反袁(...[详细]
唐远凡(1908—1975) 男,编剧。浙江武义人,1908年9月30日出生。193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文学系。1927年始受教于戏剧教授洪深,并与朱端钧、马彦祥协助组建复旦剧社,参加演出活动,毕业后担任戏剧技术课的助教。1932—1942年,曾应袁牧之、于伶、朱穰丞之邀,先后参加过辛酉剧社...[详细]
孙一君(1906~1975) 又名孙烈。本县西阳镇孙家坡人。1925年在三原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父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27年下半年以教书作掩护,在三原、临潼、淳化等地从事农运。1929年受党组织派遣,以国民党三原县指导委员会人员身份,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在三原县教育局,以...[详细]
孙多慈(1913-1975),安徽寿县人,她的祖父孙家鼐是清末重臣,历任工、礼、吏、户部尚书和中国首任学务大臣,曾一手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父亲孙传瑗(养癯)曾参加晚清民主革命,为一代名士,历任孙传芳秘书和国民党安徽省常委。孙多慈自幼酷爱丹青,是徐悲鸿女弟子中得其真传且较有成就者...[详细]
丘昭文(1885—1975年)字少海,新洲(今属禾云镇)人。幼年时随父在清城学习诗史文学,后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京师大学堂(今国立北京大学)。民国4年(191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公费赴美国迪宝罗学院留学,民国9年(192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为清远县第一位法学博士。曾任英德、东莞、广州等地...[详细]
彭晓林(1906~1975),曾用名谷泉,庐江县杨岗乡斗笠(今皂岭)村人。民国30 年(1941 年)加入共产党,在中共鲁西区委筹办过《鲁西日报》,历任鲁西行政专员公署教育科长,泰西抗日民主县政府县长,冀鲁豫第一专员公署秘书主任,潢川专员公署副专员,河南省治淮总指挥部工程部部长,副指挥,河南省水...[详细]
慕天祥(1913~1975) 本县陵前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武装斗争,在武字区革命斗争中颇具声望。历任陕甘宁边区游击队九队指导员、陕甘宁边区关中指挥部指挥兼政委、淳耀县苏维埃主席,1947年起任渭总一支队参谋、副支队长、队长等职。建国后先后任三原军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