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行烍(1894~1974) 著名中学校长。字竹溪,文城镇霞洞村人。1924年广东高等师范学院(后改名中山大学)毕业后,在琼海中学(现海南中学)当教师2年。1926年出任文昌县立中学校长。1929年春至1933年秋为募款建校,3次出国,遍访南洋各地,为文昌中学建校奔走呼号(在这期间,为解决生活...[详细]
张晓良(1953—1974),本县吊桥村人。1972年,高中毕业后,担任生产大队团支部委员、民兵排长、生产队出纳员。他带头示范棉花育苗移栽,带动全队棉花高产;在任出纳期间,他坚持原则,从不损公肥私,主动揭发出他人-公款460元的罪行。同年7月3日,第七队有户社员房屋失火,他带领民兵奔赴现场,率先...[详细]
张进良(1921~1974) 河北安平人。民国27年(1938年)来沪。民国35年,集资开办永茂染织厂,任经理和厂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接受政府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主动与职工商量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按期完成订货任务;当合伙人要抽回资...[详细]
张东野(1889~1974),潜山县岭头乡人。童年随父张开甲在江西南昌度过。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考入江西讲武堂,在讲武堂与同学郝耕仁参加了孙中山、黄兴创办的“同盟会”。毕业后,任上海 局闸北区公所小队长。民国9 年(1920 年)后,先后任安徽省督军柏文蔚部交通部长、三十三军袁子金部师...[详细]
曾耀仲(1895~1974) 别名曾照。江苏常熟人。出生于地主家庭,9岁随父来沪,先后入三育小学、南洋中学读书。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学医8年,民国9年留学法国法兰克福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民国13年回国,在沪行医,民国23年任公立上海医院内科主任。民...[详细]
颜天明(1898~1974),原名天民,又名承嘏,回族,亳州城北关人。民国3 年,热河都统姜桂题在亳募兵,颜天明应募入伍。民国7 年(1918 年),考入毅军随营学校,学习炮兵。民国11 年夏去北京,先后考入参谋、测量学校。民国13 年,颜天明曾任国民军第二军少校团副。民国15 年初,国民军在豫...[详细]
熊式辉 谱名西广,字天翼,别署雪松主人,(1893.5—1974.1),安义县万埠镇鸭咀垅村人。日本陆军大学毕业(1920年受孙中山选派赴日留学,1924年毕业)。清末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淞沪警备司令,南昌行营参谋长,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赴美军事代表团团...[详细]
邢森洲(1892~1974) 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原名谷荣,文教镇山森村人。1908年入河北省某马医学校,1911年毕业后,赴越南、泰国等地当药店工人、行医,后任教师,鼓吹革命,被驱逐出境。回国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历任文昌县长,文昌华侨合作团总团长,中央军统特务处广东、广西两广...[详细]
吴立朝(1918~1974)又名吴伟,金寨县三河人。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红军,民国22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先后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二三团政治部宣传员、特务营政委等职,参加了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民国24 年随军参加了长征。后任平西游击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二...[详细]
吴皓(1914~1974),原名乡贤,字饮宾,化名何少堂、霍邱三元乡人。少时读书五载,停学后务农,喜欢听文天祥、史可法、太平军、义和团等英烈故事。 民国16 年(1927 年),霍邱成立农民协会,吴皓为会员并当选为小组长。民国19 年春加入共青团,参加三区游击队。次年秋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三...[详细]
王泽浚(1904~1974),号润泉。西充县观音乡人,王缵绪次子。高小毕业后即从军。 1931年,他以少将旅长的身份,调到蒋介石所办的峨眉中央军官训练团学习,并任分队长。 1937年,王泽浚任国民党第四十四军一四九师四四七旅少将旅长。“芦沟桥事变”后,他即电告国民政府军...[详细]
王莹(1913~1974),原名喻志华,又名-勤,芜湖市人。父亲喻友仁,在南京亚细亚洋行任职。母亲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王莹受母亲影响,从小爱唱民歌,曾跟街道上盲人戏班子里的人学了不少民歌,经常为同学和亲友表演。 王莹9 岁时,母亲去世。父亲续弦后,王莹被送到教会修道院中学住读,11 岁时又被...[详细]
王明(1904~1974),原名陈绍,后改为陈绍禹,字露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4 月9 日生于六安县金家寨镇下码头。1974 年3 月27 日病逝于莫斯科。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政治-候补书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详细]
盛朗西,青浦镇人,出身清寒。在青浦县立两等小学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喜好古文,受到教师赏识和鼓励,开始写作,在《儿童世界》等刊物发表作品。毕业后在苏州一师附小执教。1年后,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在校学习期间,深入研究我国古代的书院制度,搜集了宋、元、明、清四代的资料,加以系统论述,...[详细]
秦廷柱(1902~1974) ,号硕钦。定江乡法源村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民国9年(1920)肄业于桂山中学,后随父赴粤考入广东讲武堂学生班。毕业后任见习排长。因年轻气盛,受排挤被遣散回桂。民国13年加入桂系部队,先后任中尉副官、营副、营长、中校团副。民国23年任桂林区民团指挥部常备大队大...[详细]
倪兆渔(1908—1974年) 倪兆渔,名寿龄,曾化名陈一峰、陈汝周,西岑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14年(1925年)湖州东吴第三中学毕业后,在西岑小学任教。次年在上海杨景春律师事务所当办事员,工作之余学习中国文学和补习英语。16年走上革命道路。同年9月24日徐勖烈士被...[详细]
马潮水(1885—1974) 男,演员、戏教师、编导。浙江嵊县马仁村人。越剧创始人之一,“越剧之家”创建人,男班著名老生演员。马自幼入私塾念书,1899年因家贫辍学,拜相来炳为师唱“落地唱书”,他从传书宝卷中学语汇,丰富唱书内容情节,致使唱书有声有色,生动感人。1906年初春,在浙江余杭陈家园...[详细]
陆兴焕(1890~1974) 教授。字晦如,重兴镇敦陶村人。1917年毕业于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堂(中山大学前身)史地专业,毕业后,曾任琼海中学(海南中学前身)教师,万宁中学第一任校长、文昌中学校长、文昌县教育局长等职。在任文昌中学校长期间,曾赴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发动华侨捐款,建设文昌中学...[详细]
李玉民(1920一1974),又名夏会,陕西户县秦镇人。家境贫寒,为了生活,l2岁在朝邑觉民社学戏。苦学习并有一付好嗓子,很快就出了名。曾在古荔、朝邑、二华、潼关、蒲城等地剧团从事文艺事且担任主要演员角色,擅演须生。l951年,他与惠。朝邑发起成立了朝邑剧团,并担任团长,l0多年.剧团的发展、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