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贵(1902.8.1-1974.1.1),微生物学家 1902年8月1日生于四川永川。1929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4年1月1日在成都逝世。 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中央卫生部防疫司司长、中国医...[详细]
陈登恪(1897.2.12~1974.11.18),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之一(“五老”分别为刘永济、刘博平、徐天闵、席鲁思、黄焯,徐天闵逝世后由陈登恪替代)。 诗人陈三立第八子,史学大家陈寅恪之弟。字彦上,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在父亲创办的家塾和思益小学读经诵史,习...[详细]
詹以贵,1917年出生,河南新县箭厂河乡詹湾村人。少年时期投身家乡农民运动,并担任儿童团团长,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先后任红二十五军卫生部勤务员、供给部通讯员,二○四团四连班长、排长、七连连长,红四军六八八团特务连连长。参加了鄂...[详细]
伍学宗(1905-1974)高要县平布村人。自幼家贫失学,11岁到开平县水口镇当童工。12岁随父在佛山基督教循道会当杂役,才得入教会小读书。192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佛山华英中学,并获得升大学的助学金,被送到山东省齐鲁医科大学就读。1931年毕业后,曾在北平协和医院实习。其后,回佛山循道医院任内...[详细]
吴伟 (1918.11.18-1974.5.2) 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用名吴健民 1931年1月加入共青团,193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6月在鄂豫皖苏区金家寨参加红军任宣传员,1932年1月调红25军政治部团委会工作以后任徐...[详细]
唐军(1913—1974)原名唐绍祎,今仲村镇三合四村人。1931年考入临沂乡村师范学校,结识了进步青年和阅读进步书籍,并参加反帝大同盟(共产党的 组织)。1932年春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利用假期宣传共产党的主张。1933年建立仲村党支部并任组织委员,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仍积极为党工...[详细]
唐鞠庵(1896—1974),又名唐逸,临武武水乡石灰窑村人。早年就学于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临武高等小学校任教,并担任过临武教育会会长。1923年冬,孙中山创办“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唐赴广州投考被录取。1925年毕业,跟随程潜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继又参加北伐,任程...[详细]
乔治·让·蓬皮杜(GeorgesPompidou,1911年7月5日-1974年4月2日),又译庞毕度),法国总理(1962~1968)和总统(任期1969年至1974年,于任内去世)。他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法国国家元首,也是西方国家元首访华第一人。 1911年7月5日生于法国中部康塔勒省蒙布...[详细]
李运文 (1919~1974),莱芜县(今莱芜市)鲁家庄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在莱芜县野店区区公所工作。1942年以教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翌年回村任支部书记。1944年奉调参加鲁中区三地委中共党员训练班。后任莱芜县组织部干事。1946年调新泰,任二区区委(翟镇分区委)组织...[详细]
刘振华(1913~1974) 刘振华,名金铃,振华为其字,成安县小霍村人,1913年生于一个中农家庭。幼时进本村私塾读书。13岁因父亲去世,家庭日渐困苦。因其勤奋好学,成绩突出,在老师的鼓励下,才争得大哥和母亲的同意,考入城内完小。1927年毕业时,正值灾荒年,生活更加困难,只好在家劳动。就...[详细]
刘武(1891﹒9~1974﹒9),北京宛平人。 秦皇岛地区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1907年入山海关造桥厂当铁匠。1921年10月,他积极协助杨宝昆开办工人夜校,筹建工友俱乐部。1922年8月15日山海关京奉铁路工友俱乐部成立,任俱乐部总干事。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组织工人骨干在...[详细]
刘士豪(1900~1974)中国内分泌学家。1900年12月24日生于湖北武昌,1974年6月2日卒于北京。192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历任协和医院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讲师、副教授、襄教授、教授。1928年和1933年先后赴美国纽约洛氏医学研究所和英国伦敦柯...[详细]
林汝楠(1914-1974年),民国三年(1914年)生于东峤镇珠江村。其父精通医术,热心教育,出任珠江小学校董事长。汝楠15岁时,考入福建省立莆田中学(今莆田一中)。三年后又考入福建省立莆田高级师范学校。他擅长诗词、散文、绘画,爱好篮球运动。抗日战争初期,参加学生“抗日十人团”组织,接受马克思...[详细]
姜容樵,字光武,生于1891年,河北沧州人。出身武术世家,曾祖父姜廷举为秘宗拳大师。幼读私塾并从叔父德泰(武进士)、姑丈陈玉山习练“铁腿”,传得行侠暗器等技,与“万能手”孙通所传多种拳技,学秘宗拳械及擒拿格斗之技。十余岁便与叔父挟技走天下。1909年投师张占魁专习形意、八卦拳术。心芯慕慕,苦学不...[详细]
贺梦先(1915—1974) 永新县沙市镇上埠村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共青团,一九三七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发药员,连队副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营团特派员,新四军军部保卫部联络副官,支部军法主任,军保卫部副科长、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详细]
何蕃(1905—1974) 生于1905年10月13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十五)。广东兴宁人,字超然。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一期毕业。 1932年2月出任中央军第十七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第2师(师长黄杰)工兵营中校营长。 1933年率部参与了古北口长...[详细]
郭琳爽(1896~1974年),又名郭启棠,香山县环城竹秀园村(今中山南区竹秀园)人。其父郭泉和伯父郭乐都是澳洲华侨,永安集团创始人。郭琳爽于民国10年(1921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获农学士学位。民国11年任香港永安公司监督,民国12~16年期间,先后赴英、美、德、日等国采购商品,学习国外商...[详细]
周时源(1914~1974),金寨县古碑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红军,次年2 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 月由团转党。 在鄂豫皖革0据地,周时源历任班长、排长和手枪连连长,参加过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 民国21 年10 月,周时源随红四方面军西进川陕边区,任红三...[详细]
周浣白(1912~1974)桐城人。民国21 年(1932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科员。曾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部秘书、统计科科长、秘书处代处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作战室参谋,军委三局通信总台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