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潜川(1908—1971),字笛横,祖籍四川威远县,生于书香世家,幼年熟读经史,曾入教会学校学习西医和拉丁文、英文,早年从军为护士;后在岳丈资助下,入国立武汉大学学习;后以官费赴英国学军工化学。回国后曾任黄埔军校成都分校政治教官。1939年,周潜川因习武受伤,经成都市多位名医医治无效,渐至卧床...[详细]
张兆仁,1918年出生,陕西省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说1938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抗日战争时期,张兆仁历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组织股股长、营教导员、延安炮兵学校大队副政委。 (二) 解放战争时...[详细]
杨正治(1896--1971)中将。土家族,字安铭,湖南桃源人。1966年4月16日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2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3期毕业。1919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上尉分队长,1920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复校筹委会委员,1921年6月,张鸿绪...[详细]
他威·汶耶革(TaweeBunyaket)(1904年11月10日-1971年11月3日)泰国政治家和总理。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法国格里尼翁高等农业学院毕业后,在泰国农业部担任政府官员。1932年6月24日,他加入人民党政变集团参加发动六二四政变,在銮披汶·颂堪元帅内阁任秘书长,1944年任宽...[详细]
(1888~1971)清宣统三年(1911),新安县基督教会创办孤儿收养所,民国十一年(1922),改建为“实安慈惠孤儿院”。孤儿院院长原由洋人担任,从1927年开始,由中国人担任院长。第一个担任此职的中国人,名叫邵修德。 邵修德(1888~1971)字省斋,河南省商丘肖庄人,出身于贫苦农民...[详细]
丘玉亭(1899~1971),又名可珼。师范毕业后,任小学教师。曾任陆海军大元帅府卫士队文书兼特务长。解放后,为成都饮食部门工人。1971年去世,终年72岁。...[详细]
秦霁清(1908~1971),又名秦芝,河北滦南县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5月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于方舟和秦霁清到山海关。后决定秦霁清留下在临榆开展工作。7月,经天津地委批准,中共临榆县临时委员会在山海关西九条胡同成立,秦霁清任书记,主要任务是是以 为中心,发动工农运...[详细]
李公达原名李德芳,又名李达。1905年1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横河韩家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鑫与叔父李碧均为秀才,李公达9岁后进入其父主办的乡村学堂学习,直至高小毕业。1917年他到北京随叔父生活,翌年秋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24年以品学兼优获得免学、宿费升入南开大学。1928年夏毕业于南...[详细]
韩成玖(1919~1971)莱西县牛溪埠乡前胡埠庄人。1935年考入莱阳县立第十小学,1937年毕业后,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做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在胶东军区第五支队任战士。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任营部党分支书记。在招远县灵山战斗中,部队被敌人包围,情况十...[详细]
甘棠(1910~1971)女,原名阚思颖。又名阚思英。四川南溪县人。1924年,入叙府女子中学读书,受到革命思想启发。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党。不久,到重庆中法大学读书,在“三.三一”惨案中负重伤,治愈后入上海文治大学学习。任该校党支部书记。1928年,调中央特科作交通员,后在江...[详细]
邓绍先(1898~1971),名续成,男,四川省华阳县(今双流县境内)人。自幼聪颖好学,青年时期,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仰慕新学,崇尚科学,遂立志以科学救国。1916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专攻化学。1919年毕业,任四川实业制革厂技师。1926~1929年,先后辗转于四川南溪、温江,崇庆...[详细]
陈良(1896-1971)浙江临海人,国民党员。黄埔军校经理处上校处长。后任交通部中将部长。 陆军中将,民国三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获颁青天白日勋章。...[详细]
布学宽(1876—1971),字子容,原籍祁县巩家堡村,后定居太谷县城内。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布学宽投车永宏门下学形意拳。民国2年(1913)开门收徒传艺。民国8年(1919)参加太谷县体育会工作。历任太谷国术馆馆长,太谷铭贤学校武术教师、护院,太谷县人民政府委员,县人民委员会委员...[详细]
周家骐(1901~1971) 浙江海宁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来沪。民国8年(1919年),考入南洋大学(今交通大学)机电科,在大学生田径、球类竞赛中,屡获冠军。民国13年毕业,留校任体育教员(体育指导)。民国18年任中华全国协进会干事,翻译和修订各种规则15种。曾先...[详细]
张厉生,原名张维新,又名绍武,字兴月,1900年出生于乐亭县三合庄乡三合庄村。幼年时家境贫寒,其父张绳武为家庭生计,弃农去东北公主岭,于乐亭 冯哨母应母海岳所开办商号天合盛习商,经过几年相处,与母海岳结成莫逆之交。母海岳将其外甥女许配张厉生为妻(未婚病故),又将其女嫁与张厉生之弟张敬新 为妻,两...[详细]
余金海(1881—1971),芳林乡石坂村人。世代务农。光绪24年(1898),聘拳师,教自弟习拳、棍。余刻苦自练不辍,功夫日精,成为北乡著名拳师。冬闲时节,出门授艺,以酬金补家用。他收徒有两个规定:品性不良者不收;酬金过高不收。民国27年(1938),余迁居开化城内。大地主余斐然以重金聘作私...[详细]
叶青云(1938~1971),槎江黄金村人。 1957年7月,毕业于湖南省水利学校,随即分配到县水利部工作,多次被评为五好干部、先进工作者。1970年元月被派驻十年九旱的斫硝公社,随县革委副主任岳长发蹲点,负责水利建设技术指导。斫稽,怪石林立,人多田少,水贵如油,属石灰岩地区,多溶洞与阴河,叶在...[详细]
叶渚沛 (1902—1971)祖籍厦门,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市一个华侨家庭。1921年叶渚沛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科罗拉多矿冶学院矿业系,后转学冶金与化学工程,1925年他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又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并获金属物理化学博士。1928年受聘于美国联合碳化物研究所和中央合金...[详细]